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典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优良传统道德需要通过经典的传承而延续,民族历史、民族精神与经典的传承直接关系到天下兴亡与民族的存灭。  相似文献   

2.
历史经典文学不单单是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更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以及民族内涵的彰显,是一个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能够给予人无穷尽的思想鼓舞与指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小学语文文学经典阅读角度出发,简要阐释了“儿童视角”在语文经典阅读中具有的意蕴,就小学开展语文经典阅读的价值意义及小学生语文经典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阅读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结合问题提出小学语文经典阅读策略,旨在有效帮助小学生构建较完善且有效的语文经典阅读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民族,而“经典”与“礼仪”更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近年来,我园本着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领域传承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研理念,将“经典”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开展“诵经典、习礼仪,诵经典、识博文”的经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华经典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文学经典具有原创性、实践性与历史革命性的特点,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历史写照。在当今社会,现代文学经典传承存在传承方式难以跟上时代潮流,在文化市场中竞争力较低,商业化冲击带来文学性传承危机等问题。为实现现代文学经典的顺利传承,必须丰富传承内容、更新传承方式、创新阅读方式,将现代文学经典融入人们生活中,理智应对文化商业化现象,从而使我国文化事业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反映,是人类在历史沉淀过程中逐步保存、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智慧和精神精华.一种文化将影响着一群人的思维和行为.从教育文化学角度出发分析,追寻一位业绩优异的侗民族女领导成长的足迹,对探讨民族文化对人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由人创造,与人类产生同时开始,需要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对外部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民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人们共同体、一个历史过程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从二者的关系看,文化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各种变迁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民族通过文化传承满足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民族的稳定性影响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在我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中,不乏名人大家,他们的作品也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传承。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经典诵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语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它既是文化的经典传承、又是语言表述的特种载体。作为一种历史的凝炼,它蕴涵着厚重的历与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习语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文化意识,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科学的习语教学,往往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信仰与力量,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与自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然地具备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以文教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自信与个人修养。一、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追求文言文经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学生常常满脸苦涩地诉说文言文注释理解的生硬背诵。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有如恒河沙数,是我国文化史中的瑰宝,源远流长。从小就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能滋养他们的心根,使他们在经典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心驰神游,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心田,从而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冲击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和文化冲突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二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逐渐弱化和科学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非生活化;三是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忽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忽视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银梅 《考试周刊》2013,(90):20-20
所谓经典,就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特定文化的价值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体验的特异结晶。一个民族。其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魂魄的一部分,研读经典文本,具有传承民族精神,提升民族魂魄的无可估量的意义。在如今这个追逐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快餐,泛滥文化垃圾的“大众化”时代,经典提供了大众与伟大心灵对话交流的精神空间,更加凸显了自己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文化大国。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多样性,包容性在中国文化与和各民族传承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进行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是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历史渊源的必然指向。拥有一个具有如此长历史的大国,必然会有教育与文化传承事业与其相匹配。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就是中国浩瀚文化瑰宝当中重要的一支分流。为了进一步创新传承民族艺术舞蹈文化,我国教育工作者都为此奉献出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从近些年流传在社会舞台上各大舞蹈剧目作品当中就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以其新鲜的形式,与时俱进的传播方法源源不断然后到当下时代的主潮流。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在民族舞蹈中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莽人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的一个族群。莽人民歌是莽人口传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莽人民歌是莽人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记载历史、传播知识和进行社交的重要手段,其构成主要有酒歌、情歌、儿歌、怀旧歌、结婚歌和丧葬歌。莽人民歌具有民族文化性、生活性的特点,莽人文物遗失殆尽,文化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对莽人民歌等濒危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提出三点建议,即保护和培养莽人文化传承人,征集莽人民族文物,加快莽人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承载着先人创造和累积的文化财富及丰富经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传承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以实现的,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文章从教育人类学视角对彝族剪纸进行研究,从彝族传统剪纸的传承路径、特殊价值以及对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探析彝族传统剪纸文化传承对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静 《甘肃教育》2014,(4):72-7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国学经典。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经典是一个民族智慧的浓缩。中国文化经典不仅如明珠闪耀于历史的天空,而且光耀了千年,涵养了世代中国人的灵魂。但在近代,由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文言文教学形势低迷,文化经典的学习也受到人们的质疑,褒贬评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