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80):27-28
语文考试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合理掌握"少教"与"多得"之间的关系,作文技巧少教,注重阅读层面的多得,考试便能得心应手;现代文学作品"少教",力争在文言文层面"多得",便直指考试"七寸";课堂之上答题练习的内容"少教",力争在语文核心素养层面"多得",学生的考试便多了几分保障。"少即是多"是芬兰教育的解码,也是轻松考试的旨归。  相似文献   

2.
闫会才 《中学文科》2007,(12):36-37
在最失意时,抚慰心灵的伤痛。在最困窘时,陶冶心灵的情操。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当我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姐姐告诉我那是一句古诗;当我学姐姐"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时,妈妈夸我:好孩子,已会念诗了;当我背起书包跟着老师学知识时,我便认识了你——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充满着丰富深远博大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继承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对语文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语文课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从人文角度探究高中  相似文献   

4.
把脉问诊:语文教学怎么了?─-语文教学七人谈D编者按:近日,我刊与自治区教研室、内蒙古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召开了在呼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座谈会。现将会议讨论结果择其要刊发。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参与这次大讨论,我刊还在"信息专递"专栏里特意转载了其它报刊有代表性的文章若干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每个公民无时不在运用语文,谁都有权利、有责任讨论语文教育。对语文,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我刊诚恳地邀请大家积极参与这场大讨论,无论你是教师,还是工人、干部、职员、学生......为了语文,为了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二期课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口号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智的启迪,还受到了德的熏陶、美的洗礼。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可谓得天独厚。语文,它与数理化学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门表情达意十分强烈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重新审视斯霞"童心母爱"的语文教育思想。整体思维作为斯霞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质,契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核,具体表现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中心,蕴涵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揭示斯霞"童心母爱"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与启示,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斯霞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且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不得不承认,语文教育一直深受古代"科举"流毒的影响.各类语文考试,基本沿袭"一篇文章定终生"的科举思路,如果考生拿不到作文的高分,其语文成绩就休想出类拔萃,作文的分量依然具有决定命运的权重.以作文为核心的语文评价思想,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教师的语文教学重心,都向着作文这个中心聚合.相形之下,阅读——这一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沦为作文训练的手段与附庸.人们笃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更是当下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是探索精神萌发的土壤。一个生机勃勃的儿童总是瞪大敏锐的目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一切。因此,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的创造力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72):53-54
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旨归,而语文素养培育的基础便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培育,而此能力培育的前提便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兴趣的激发与扩展,这对正处学科启蒙阶段、学生能力和习惯正在养成的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中则更为必要。基于此,文章便围绕"多"字做文章,以激发兴趣、培育语文能力为目标,做出分立:"听"的过程多指导与多感悟、"说"的活动多举办与多普及、"读"的内容多提供与多建议、"写"的训练多次数与多形式四大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教育改革一直都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着,然而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今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可参考以下思路:提前识字、早认多识;加强自学、大量阅读;识写分步、强化写字;喜欢交流、敢说善说;乐写能写、顺畅表达。此间的保障措施有:1.创编兼具识字和传承文化功能的《新蒙学读本》;2.编写在教学内容上有更高的确定性、能切实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小学语文教科书;3.阅读教学要改变思路与教法;4.习作教学要亲近儿童、贴近生活;5.语文教育要落实"大语文""生活语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12.
正部编版语文对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培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深入地致力于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而部编版教材在确定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界定时,将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十分明确了,语文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明理懂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联合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符号性人物黄玉峰举办了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90年代的"文化学旅",再到本世纪初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灵性的现代公民。在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文化内核的时候,在多元文化剧烈地激荡校园的时候,在碎片化思想漫溢孩子们的头脑的时候,在工具理性以最功利的方式植入孩子们幼稚的应试思维的时候,我们借各方专家学者对黄玉峰语文教育进行研讨之机。剖析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助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生的起点,小学语文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不单是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对其素质培养的一个阶段。那么具体应该培养孩子们哪些方面的素质呢?其主要包括思维培养、兴趣培养、观念培养和说话能力培养等等。1思维的培养一个人的灵魂不在于他有多么的伟大,而在于他的思维有多广,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低年级正是学生知识和思维萌芽的年代,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  相似文献   

15.
妙语戏蠢材     
《辅导员》2011,(Z2):113
宋朝有个富家子弟非常喜欢吟诗作对,人称"酸秀才",一天到晚欲寻欧阳修一比高低。一天,他挟了几册唐诗便上路了。他见路边有棵大树,吟道:"路旁一古树,两朵大丫杈。"吟完就无下文了。正巧欧阳修路过,替  相似文献   

16.
语文之美     
<正>语文,是一条缓缓流淌不息的河,有着"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语文,是一只响亮催人奋进的鼓,有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美;语文,是一座深沉绵延不断的山,有着"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美……语文,有着水的柔情,钢的坚硬,火的热情。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美好精神的熏染,才铸就了语文之美。语文,让我领悟了人生是一首首吟不尽的诗,唱不完的歌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教学是指从文化的层面整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致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体现个性的生命价值。[1]主题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建构人文主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它注重师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成长,而非以功利性目标为导向;最后,它是以生命维度为切入点,并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强调了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个性的生命价值。在《丑小鸭》一课中,窦桂梅老师便炉火纯青地  相似文献   

18.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看见一户人家门口有棵枯死的大树,便诗兴大发,当即吟道:"门前一枯树,两股大树杈。"接下来他却再也想不出下句了。这时恰好欧阳修路过,他略一沉思,便应声吟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那人一听,连声叫绝:"神来之笔,起死回生啊!"  相似文献   

19.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著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结论是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0.
惠宁 《甘肃教育》2020,(18):66-67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六个下功夫",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让学生成为有大爱、有大德、有大情怀的人。因此,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1]。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