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交融,呈现出新的教学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为目标导向。同时,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要求符合一定的原则:兼顾整体效益与个体差异;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整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多维度发展;注重"任务群"和"专题"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201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预示着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结束,未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将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最高的追求和宗旨,课程改革主旋律是核心素养。新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模块是相互联系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是第一层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的,审美需要通过语言来创造;文化是在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文化需要通过语言来传承。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看似四点,其实用辩证的思维理解归其为语文的建构与应用一点。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放在了最后一项,这种安排可以这样来看:前期的语言、思维、审美培养是基础,是对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一项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建立在前三项基本能力之上,是从宏观的文化层面对  相似文献   

4.
2016年开始,"核心素养"一词风靡中国教育界。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其中包含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的建设。四个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它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  相似文献   

6.
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语文素养的凝练与提升,其终极价值追求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不是某一篇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而是教学所要最终达成的整体目标。四种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基本理念也由“三维”转变为四维,即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素养,“四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为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而从现阶段来看,教师淡化语言鉴赏,不注重训练思维,忽视审美鉴赏等问题,令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无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中处于基础层面,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水乳交融、相生相长的。  相似文献   

9.
作文核心素养应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体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章针对作文教学中的这四点核心素养,用几节作文教学实践课的实例推演出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核心素养,具体做法包括:借教材文本学习语言、弱化过程指导关注思维、学写结合提高审美、通过语言带动文化领悟.  相似文献   

10.
冯永兰 《江西教育》2022,(32):52-53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个核心维度。教师要敏锐捕捉统编版教材的编选内容、设定要求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依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优化课程设计。本文提出,要聚焦语言,强化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聚焦思维,助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聚焦审美,推动鉴赏与创造的发展;聚焦文化,落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高考语文学科要实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应遵循学科固有规律,体现其特色。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其中,语言的建构与思维的发展将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无论是阅读测试还是写作测试,对语言的辨识力、感受力与表达力,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与思维创新,将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显学"。如何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基于语言挖掘与逻辑梳理来提升思维水平,如何通过揣摩语言、探求规律、以读促写、文体互通来提升语文素养,将成为具有建设意义和实操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焕松 《成才之路》2022,(15):79-81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得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联系紧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语言、古诗词思维、古诗词审美、古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可以进入到理想的核心素养培育环境.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审视古诗词教学的初衷,从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四个维度探讨古诗词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1):43-44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方向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依据教材的不同特色在教学实践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有所侧重地设计处理。语言特色鲜明的应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重;思维内涵丰富的应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重;文辞意情皆美的应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重;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的应以"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为重。  相似文献   

14.
陈军强 《学周刊C版》2019,(18):104-104
"核心素养"是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主要素质和修养。新课程标准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向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以上四个层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事实上,这个要求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只有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更高的层级目标。而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阅读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承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国民素质,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的热门话题.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和相互关系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层面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面.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化传承的实现,都是以学生的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实践经验的建构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8.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结合《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起点、课堂容量、教学视野、教学趣味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深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5):59-60
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核心素养这一大的教育主题,依次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我们变革课堂,还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因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现提出四点教学策略:口头作文,读写结合,学生互评,积累经典文学素材、关注当代文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