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构成元素,语文教学就是以语言为抓手感受学科意蕴,涵养学科素养。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对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的“阅读与鉴赏”,少不了对习得材料的“梳理与探究”。汲取和占有系统性的语言材料,并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只有经过汲取和外化的反复实践,才能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才能真正提升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它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文学功底。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给学生以正确、高屋见瓴的引领,才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本解读中的语言品析是对课文的词句、段落、篇章等进行分析,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语言品析在把握词语意蕴、感悟情感主旨、领会写作手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品析语言,从字里行间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有效激活了课堂。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教师细心解读教材,才会有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于永正所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1]那么,如何深入地解读文本,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呢?对此,本文作初步讨论。一、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专家借鉴了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的诸多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下,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却令人担忧,耗时多而收效甚微。这在历届的中考、高考中都是不争的事实。一、学生阅读现状1.学习目的娱乐化一般来说,语文阅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消遣式阅读,读书以消遣、打发时间为主要目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文本作客观意义上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从教学意义角度去观照,也就是从学生视野去解读,从课堂教学操作角度去分析,从而提取文本蕴含的富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具体而言,应当从文本价值角度、从文本思想角度、从文本情感角度、从文字张力角度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7.
<正>曹文轩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阅读《前方》,我们却会发现,思想与美在这里一路同行。与一些不惜以牺牲美而换得深刻的作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曹文轩教授的作品始终坚持"美感""浪漫气质""悲悯情怀"。《中华读书报》的记者曾经好奇地问:"那么,您是如何处理作品深刻与美之间的关系?"曹教授如此作答:"我并不认为美与深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现代主义认为它们之间是对立的,甚至是不共戴天的,它们仿佛与美有世仇。19世纪的大师们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识写教学、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三个方面着力,直击语言内核,探究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文本意义把握的基础是对语言的理解。但在实际解读中由于解读者文化学识、艺术素养及文本语言解读方法的欠缺等原因,会曲解甚至背离文本的主题或意图。对此,当代西方文论提出了语言解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系统的观点、发展的理念、分层的程序、科学的方法等。这对我们解读文本语言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然而,如何细煮文本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对此,教师应围绕面、线、体、点去细煮文本。  相似文献   

12.
冷群 《中国教师》2009,(22):20-21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教师提供的阅读规律和阅读技巧,“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相似文献   

13.
这段时间,同孩子们学习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月光启蒙》(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7课)与《望月》(同上,第24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教学之初,见其内容都与月亮相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只有不厌其烦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发现文本语言中蕴含的听、说、读、写的元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提升学生读的品质,对接学生写的需要。只有这样多维的解读,才能因材施教,突显文本语言张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下语文教学重主题解读轻语言教学、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品味的现状,为学生阅读文本开了一剂良药,即从赏析重点语言、关键词句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  相似文献   

17.
正对杨绛《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异议。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难道是我们心如铁石,变得麻木了吗?难道是教材选入《老王》只是因为杨绛的名声吗?再次拜读文本通过对"不幸"的相关链接,对"愧怍"的原因透析,我终于明白了杨绛的"愧怍"——她是至情如茶,老王的"不幸"——他是  相似文献   

18.
要问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感受最深的则是由于文本分析知识和方法缺位而导致的作品解读的肤浅和僵化。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主,语言教学中往往出现无法把握语言文字特点的问题,解读过程趋于公式化、表面化,无法深刻挖掘。语文课学习常常偏离方向,再则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不同,文本解读常缺少创新性,而语言置换可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要问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感受最深的则是由于文本分析知识和方法缺位而导致的作品解读的肤浅和僵化。让我们先看两个课例。其一:一次市级观摩课,课题是鲁迅的《灯下漫笔》。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中间切入,提炼出作者对中国历史高度概括的观点:中国历史不过是两种黑暗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品读相关文字,把握作者的观点,归结出作者对暴力统治和国人奴性人格的批判。接下来,师生又一起体味作者的写作本文的情感态度,老师的观点是“对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