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  相似文献   

2.
作文指导课上,尽管教师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作文还是比较空洞,假话连篇.作文教学困挠着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见闻,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更加开放,写作素材更加鲜活,写作触角更加敏锐,写作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相似文献   

3.
陈敏 《中国教师》2013,(22):49-50
在作文教学中,想要学生学会写作,就要弄清作文的"源头活水",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通过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从学生出发,旨在探寻作文写作的奥秘。作文要有活力,就得有"源头"。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笔者从三方面探讨寻找作文源头活水的策略。一、关注生活重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高三学子"问题作文"暴露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作文"无我"的现象严重突出。笔者从长期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梳理出学生"问题作文"种种"无我"现象,以飨读者。一、少"真实的自我"表达学生作文是对学生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真实的自我"来源于生活的"真"。作文应是学生对生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构成什么文字","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叶老的话,深刻地阐述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流畅表达成了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立足新课程改革,本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关爱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为出发点,为小学作文教学寻找到"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高炜 《考试周刊》2013,(58):56-57
<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写作也一样,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笔者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一、学生如何学——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生活的积累。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1.感受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  相似文献   

8.
作文生活化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激起学生的生活共鸣,丰满事件细节。激励学生的生活智慧,书写人生感悟,再加以对学生谋篇布局、写作技法上的适当指导,学生的写作题材就如"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叙事就能具体、丰满,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9.
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所写习作粗粗算来也有千篇之多。平心而论,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过了作文关?究其原因,制约学生作文的瓶颈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缺少生活积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作文教学现状?在近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阅读书籍与写作结合,将感悟生活与写作结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一、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如果不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实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办法,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源头活水"滚滚而采,思想的火花就会进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着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呢?  相似文献   

11.
<正>寻找源头活水,体验写作乐趣。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从狭小的生活空间和人生经历当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我认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生活经历少。其次,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缺少"悟性"。再者,学生缺少写作的"灵感"。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这些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一、身临其境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迅速的成  相似文献   

12.
注生活,热爱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汩汩而淌。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悄悄做学生的"导演"。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3.
文多华 《现代语文》2013,(6):141-14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句诗,深刻的诠释了读书与作文、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如果把书籍和生活比作是作文之源头的话,写作就是从源头流出的一股清泉;如果把写作比作是一棵大树的话,书籍和生活就是滋养这棵大树的养分。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让写作这股泉长流,这棵树长青,就需要我们不断为其引入活水,为其汲取新鲜的养料。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彰显教师教学水平和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爱华 《语文天地》2012,(16):63-64
很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种抱怨揭示着学生作文的弊病,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学生作文弊病出现原因进行思考。其实,学生生活单调,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会使学生作文去弊生新。我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寻找作文素材,完成了"描写春天"的写作教学任务。一、引导学生在诗文中寻觅"咏春"素材读到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会  相似文献   

15.
邱海芳 《考试周刊》2012,(30):55-56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局面,本文主张开发和配置写作教学中的生活资源,为写作教学引来源头活水。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从而有效改变普遍存在的作文教学无序、费时、低效的现状,并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又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但高中生作文中却普遍缺少鲜活的现实生活。对高中生作文进行"生活化"研究,就是试图解决高中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远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写作时能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而写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具体说来,"生活化作文"有这样的基本途径。一、引擎:以观察生活为发端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写作是情感的一种表达需要,也是情感表露的一种形式。情感从何而来?从对生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需要创新,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努力求新。1.选题求新颖。学生作文缺少创新与作文题目的设置和要求有密切关系。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在以往传统写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作文的"源头活水",以学生写作为主体,以真情实感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习作的途径,开放习作的形式,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