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来实现能力的提高,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问题成为学生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究实验求知的事物,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亲身经历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实际体验产生知识的过程,自行获得知识,扩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最近的教学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探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最近的教学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探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基于这一理论认识,“探究-发现”式教学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所谓“探究-发现”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探究”是“发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通过探究,使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养成探究的精神与态度,初步掌握语言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群 《福建教育》2023,(5):38-39
在高年级的问题探究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找准切入点、把准知识点、提取关键点,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表达思考—合作探究—总结概述—拓展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如何使用教材并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究,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与反思过程中,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一、渗透新课改理念,寻找学生生活中的美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教材知识领域应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学活用,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探究美术的应用,在课堂中变得积极主动,变教师把知识讲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创新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内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使创新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吕春海 《广西教育》2010,(35):56-57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形式。它是以探究为主,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物理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  相似文献   

11.
李萍芳 《宁夏教育》2009,(11):38-38
“科学探究”顾名思义就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探究事物的变化过程,在得出结论之前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动手做才能得出首要的感性认识。可在听课中,却往往看到一些教师将精心准备的课变成了事与愿违的混乱结果。如当实验器材较少时,有的小组就坐了冷板凳;遇到一个半生不熟的问题时,有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高声争论,抢着动手,随意离座;遇到不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就贪玩,看无关的书籍,甚至恶作剧。让活动由“自主”变成了。自由”,使探究有效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鼓励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为主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设计疑问,抛砖引玉,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以独立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质疑、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亲身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共享,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关注课堂问题的设置。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课堂问题设置的原则,通过教师有效地设置课堂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产生探究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朱远路 《新疆教育》2012,(15):39-4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等,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力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生活数学中自主实践、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能力。本人在实践中作如下探究,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实际例子与抽象概念有机结合,让学生逐渐领略数列极限的抽象过程,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郑达桂 《中学文科》2009,(12):51-51
当代的教学理论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也是如此。所谓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同学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挖掘能力的学习过程?下文谈谈本人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学习越成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指出,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发展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激活课堂.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情境,提供的教学实例和材料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帮助学生消除思维上的心理障碍,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教学理论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也是如此。所谓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同学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挖掘能力的学习过程?下文谈谈本人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