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育心理学和情知教学论都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创设跨越时空的情境氛围,激发情感。课文中有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再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由此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倔…  相似文献   

3.
刘质忠 《考试周刊》2011,(48):11-11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实验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挖掘教材内涵,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开放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于教材,能使学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以教材中的知识点,辐射到各科知识的层面,以教材为纽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公认的权威性,所选文章既有代表性也有针对性。若是能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实现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善友 《教育》2014,(4):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公认的权威性,所选文章既有代表性也有针对性。若是能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实现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人教版的语文老教材,侧重基础知识。新课标的出现,使得学生有机会感受到语文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语文教师应把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用以构建学生的美好人格。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篇散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伦道德,表现了父子深情。这里,既有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又有儿子对父亲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观、人才观的不断变化,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语文教材改革力度更大,有了世界的眼光。关注人文性,突出时代感,重视人的长远发展,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教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是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看过江苏版的小语第一册新教材,感觉是明快活泼、童趣十足。细读这本新教材,才体会到其中匠心的独运和超前的理念。因为在这本教材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这册教材中处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课程观是以教材为核心,以知识为体系构建而成的。新的课程观则是以能力要求为目标,以主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把教材的内容看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由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灵活地使用教材,这种新课程观是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相一致的。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培养的是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意义及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只有首先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才能使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新课程标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只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强调知识的先后顺序,对教材编排体系、教学顺序等问题也没有硬性的规定,新课程标准的这种宽泛要求,使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大的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尽快吃透义务教育教材,更好地利用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小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王贺玲同志长期从事教材的编写工作,对小语中高年级义务教育教材有着深透的了解,应编者之约,在百忙中撰写了本文。我们期冀,广大读者朋友能在研读本文的过程中,找到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的妙方和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有的描绘祖国秀丽山川;有的介绍世界风俗人情;有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英雄故事;有的能陶冶情操,激人向上……在无数精选的作品中,不乏具有创造性的人物和故事:如巧捞铁牛的怀丙和尚;立志造桥的茅以升;勇于发明的爱迪生;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等。再如揭示自然奥秘的知识性课文:《太阳》、《蝙蝠与雷达》、《只有一个地球》、《回声》等,无一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这些创造性因素,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媒体,引导想象 乌申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甚至内化,最后变成自觉行为.那么,究竟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小学语文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就该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其美。教师要在语文材中挖掘以下几种美的要素:首先是生动丰富的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其次是变化循章、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美。再次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还有画面与情感有机合而成的意境美。更有丰富多彩、寓意无穷的题材美。还有主题美、思想美、情趣美、情感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整体,抓住要点,以美育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相似文献   

20.
刘梅珍 《师道》2008,(10):27-28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诗意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谓诗意点就是文中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以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思维、进行语言实践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诗意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诗意点,就能让对话充满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充满活力。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意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