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江山的当下,高中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本比例在教材中所占较小,不少老师重视不够,常常只挑选其中少数几篇学习,教学被弱化、边缘化了。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没有突出文本体式,没有抓住核心,只关注"说什么",而忽视"怎么说",教学流于表象,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他们需要具备正确的判断意识、理性的分析意识、良好的筛选意识,并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质疑,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是时代对高中生的新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现以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论述类文本     
试题回放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属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层级,主要有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键词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重要语段要点或中心、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试题为单项选择题或简答题。试题选材以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论文为主,侧重于新闻性、考据性、议论性的文章。其主要特征有三:①议论性较强;②观点鲜明;③材料内容涉及面广。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实用类文本以其客观、冷静的笔调向读者展示着它自身的魅力,然而这个魅力的寻找需要我们用心经营,用心探求。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带动学生去探索那份文字背后的魅力呢?为此,我将从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为"心向意识、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真情""真心""真意"和站在工具性的巨肩上体悟人文情怀三个方面来寻找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84):29-30
当下的素质教育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使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让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多方面地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从论述类阅读文本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然而实际上的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的课堂,却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的技巧,重视语文知识的理论忽略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无趣等等,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文章就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营造出阅读学习的文化氛围,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广东省高考现代文必考的一种文本,与选考相区别的是,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鉴赏阅读,而论述类必考属于信息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对此考查的相应能力层级为B、C(理解与分析综合),简而言之,主观题得分点基本都可来自于文本中的关键信息。鉴于此,我们往往认为这部分比选考相对简单,耗时也较少,应当成为语文试卷上保分的题型,但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消息类本.它不像学作品那样,采斐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不像议论那样,启发人思考,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也不像说明那样。虽然平实,却有丰富的内容。具有条分缕析的价值。它篇幅短小.结构过于程式化。更缺乏经典的魅力。一旦编进课本.实际上便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成为“明日黄花”。这样,学生也好,教师也好,一般不大喜欢阅读消息类本。于是,很多语教师往往对这类本很不重视.十几分钟甚至更少时间一略带过.根本没有把消息当作一种。本”.一种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的语言矿藏和意义宝库。下面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苏教版,必修二)为例,谈谈消息类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考试模式比较统一、规范,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章一般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找准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技巧,在解决这种题目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准  相似文献   

9.
备考提示阅读论述类文本要重点把握作品的结构、行文的思路和作品主要阐释的观点,尤其要注意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和材料(特别是史料等事例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具体来说,就是行文是围绕什么话题(论题)展开的,文章的结构是按照什么思路安排的,作者表达了什么(哪些)观点,着墨较多的部分或重点阐释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阐释的等。解答客观题要谨防偷换概念(转换说法失当)、无中生有(化未然为已然、强加逻辑关系、颠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是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指围绕文本开展仔细、反复的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摘取点睛之笔,让学生追随作者的创作思路,领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明确文本的主题思想。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源于名家,文本篇幅较长,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 ;借助词句标注、互动交流、场境导入、情境演绎、意境联想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助力学生了解文本内涵,深挖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学生表示,初读后往往一头雾水。至于答题,学生则无奈地说,很多时候是靠运气去蒙。要解决论述类文本阅读很有难度这一问题,我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读,二是做。读指的是读文章,做指的是做题。读是基础、前提,只要读懂了,做对的机率就增加了。当然,做也是有技巧的,读懂并不能完全保障做对题,但是做对的可能性一定会大大增加。在此先讲讲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课标《考试大纲》,我们会发现考纲把"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新课标卷的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主要考查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判断能力;第三题主要考查根据文中已有知识并结合已有知识的推断能力。高考一般考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文章,而这两类文章大多  相似文献   

13.
14.
备考提示高考所说的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和评论等。分析课改地区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大多数把此类文本列为必考,个别列为选考的地方也将改为必考。就题型来说,有的全用选择题,有的是一道选择题加两道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意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  相似文献   

16.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一道题。题型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唐惠忠 《新高考》2009,(Z2):31-32
儒学的人文精神冯俊何谓儒学的人文精神?在我看来:一曰人文,二曰人性,三曰人本,四曰人道。儒学人文精神的人文特征,是指自周公制礼作乐始,特别是自孔子开创儒学派始,"人的精神就从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百余学者申请科普法删除“伪科学”日前,一场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学者签名活动刚刚结束。这场活动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它被何祚庥等院士认为“非常荒唐”。宋正海称,“伪科学”一词原来是指“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但现在却被人滥用,“打击的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和传统民间科学”。宋正海向有关部门提出三大“恳请”,“恳请学术界彻底搞清‘科学’的定义,恳请谨慎使用‘伪科学’一词,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截至昨天,已有150名学者响应宋正海的建议“签名上书”。“我们将尽快把这些签名的文件送到科技部有关领导。”在宋正海给记者提供的签名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孙振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刘易成等知名学者的名字。今年10月,一场法院审判让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卦宇宙论”之争浮出水面。已故文学博士刘子华1939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刘的这一学说与当代天文学的普遍常识不相符,被方舟子等人斥为“伪科学”和“中国十...  相似文献   

19.
20.
中学语文课标中所说的文学类、论述类与实用类文本的语篇类型,恰好能与虚构文本与非虚构文本相对应。借用非虚构文本理论,不仅可明确说明文学类文本与非文学类文本的区别,而且还能印证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内在逻辑关联,适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合流趋势。具体到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可侧重于“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任务,从非虚构的写作技能培养出发,逆向设计教学流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的现实“介入”能力。与此同时,非虚构文本的真实边界与审美特性,也为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跨越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合作研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