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小说。本单元的要求是"欣赏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学习小说我们可以从分析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把握住这个脉络就是找到了教学的钥匙。莫泊桑这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人物个性鲜明,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小说的主题深刻而丰富,作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生动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这是运用传统的小说解读方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解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这种解读方法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解读方法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解读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较单  相似文献   

3.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4.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6.
于勒是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倾轧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在小说中,于勒首先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的人物,是一条线索。于勒的命运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围绕“于勒”这条线索,作者安排了四个情节发展的过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样使文章条分缕析,一线贯之。  相似文献   

7.
目前,进入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小说选文都属于传统写实主义作品,语文课堂上所进行的小说教学也主要围绕“人物”、“情节”、“环境”所谓的小说三要素展开。以至多年来,语文教师形成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概括主题、归纳中心思想”,这样套路化、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者"相依为命",孕育出小说的生命,决定着小说的档次。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虽说不能完全与小说相提并论,但这"三要素"同样是记叙文必需的"零部件"。所以,向名家大师学习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乃是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重点谈一谈环境描写,希望能给你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当我们带着恩格斯的这句话重读《我的叔叔于勒》,这部代表法国批判主义大师莫泊桑炉火纯青的写作技艺的扛鼎之作时,就有兴趣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他的主观倾向反映在这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之中的。 小说的点题人物,即我的叔叔于勒,实则是贯穿小说起始、发展、高潮乃至结尾的一根红线。但如果我们采用“细读法”深人《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小说,就不难发现,这部看似平实简单、却能掀起跌宕波  相似文献   

11.
高考探析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重要的,而情节和环境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深入分析并把握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围绕人物,大致有以下四个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日渐呈现两个极端:或过于模式化,抓住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机械化逐个解读;或忽略文体特征,过度赏析描写。如何在小说教学中把握文体的共性而不固化思维,又能让篇性不销声匿迹,以名家小说教学实例为蓝本,探讨小说共生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衡量一篇作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能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下笔如有神呢?一、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名篇大多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按"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的三要素为人物、情节、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要素。欣赏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内容至关重要,但对小说中精妙的自然环境描写语言的品味,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加深小说意蕴的理解,提高文学鉴赏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鲁迅小说《祝福》就有几处精妙的"雪景"描写,以之为例,加以阐述。一、冰清玉洁,人物品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放飞个性,快乐阅读的一些体会。一.敢于打破传统的上课模式,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个性阅读例如,我们对小说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分析法。首先是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接着分析人物形象,采用找出文  相似文献   

17.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无论高考题型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三要素的考查。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要结合小说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弄清小说记叙的事件,紧密结合文本,从多个角度对人物形象展开分析,同时,要注重结合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小说文本的研读方法,提高小说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学生:老师,您说评论小说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那么,如何着手呢?是从某一个方面评论,还是面面俱到呢?老师:在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小说评论中,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篇幅不限,将小说的几个要素全部抓来评论一番,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泛泛而谈,非常粗浅。所以,我们最好抓住某一方面来评论。必须注意,小说的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是中心,无论评论情节,还是评论环境,都不能脱离人物,所以,必须立足人物形象来评论小说,这是基本原则。学生:那么该如何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评论呢?老师:首先,要把握文…  相似文献   

19.
张丽 《语文天地》2014,(12):13-14
在小说教学中,概括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题思想经常是教师擅长的三步骤,而"环境"要素常被"边缘化";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但阅读积累有限,常热衷于新奇的情节与有个性的人物,也会忽略小说的环境描写。苏教版必修教材的课文编排虽然打破了传统按照文本体裁分单元的编写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体裁特点,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小说教学主要应该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环境,情节、人物进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主要围绕这三要素去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