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诚然,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与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纵观当下学生阅读现状,阅读文本多数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篇目和五花八门的课外读本,内容零碎,体裁凌乱,对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作用着实有限。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标准"对语文美育的目的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审美情趣"。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4.
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董国祥 《学子》2013,(8):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承载着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过,语文教育就是美育。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7.
<正>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语文课程性质说:"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两段权威论述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虽然并未对语文素养的科学内涵及其结构作出具体解释,但  相似文献   

8.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修改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呼唤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插上"鲜活"的翅膀,引领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充分肯定了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地位。诚然,各学科都负有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但是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与智慧双生双栖,水乳交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在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的心智清明,灵魂澄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与熏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3.
庄静薇 《教师》2016,(4):6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广大教育者的不懈追求。本文着重从借助语文的认知、情意、审美及思维等方面学科功能,阐述如何助推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志新 《教师》2015,(1):38-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做好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去创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感受其丰富内涵,提高认识,形成思想,从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审美价值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质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能力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堪称"影响学生一生的一门学科",在教育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今天,语文教学也被赋予了新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审美教育强调结合自然、生活以及精神中一切美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的心灵、行为、语言和体态,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富含自然美或是人文美,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既有优势,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