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2.
当我接到诗人李思强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 ,首先我被这部诗集的精美装帧所吸引 ,随之打开诗集被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所震撼。诗有韵律情趣、归纳排比的创作特征 ,结构灵活 ,思想深邃 ,形成全诗的厚重感。诗人把激情与非凡的想象当作《彼岸挥手的孩子》 ,在大海中遨游 ,在时空中穿梭 ,让读者随诗人的浩瀚而观瞻苍穹 ,饱览一种博大与雄浑。李思强是秦地长安城郊区土生土长的诗人 ,尽管这块“秦中自古帝王都” ,有肥沃而富饶的土地 ,但肥沃的土地却没有让他感到丰腴与富庶 ,在饥饿与劳顿的切肤之痛中 ,他有了一种真切的生命感受。当这种感…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在思考和想象,用一个什么比喻来描述课程改革对于教研工作的价值引领与意义生成——因为,小威廉·多尔有这么一个认定:隐喻比逻辑更有效最近,我又读了特朗斯特罗默的话,这位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诗人,说自己内心有一神秘的罗盘,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能找回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借用这一隐喻:是课程改革为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为教研人员搭建了一个发展的新平台——课程改革之于教研工作及教研员们,犹如是找回家、又走向未来的罗盘,它存活于教研员的内心。 一如人可以创造空间,空间也可以创造人,课程改革创造了"新教研",锻造了教研员,教研员们又在创造着新课程、新课堂。和所有的人一样,教研员对课程改革也有一个不断认识、理解和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郭刚 《教育现代化》2006,(1):124-124
温暖的阳光唤醒了冰封的土地,纷飞的瑞雪滋润着越冬的禾苗,像每一个勤劳的耕作者盼望丰收一样,我们这些校园里的耕作者同样也祈盼着丰收的硕果。2005年已成为历史,回顾这一年,充实又快乐,作为班主任,我小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多看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素材。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想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摊开稿纸写下这个形象。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威廉·布莱克十分推崇诗人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一种力量——想象足以造就一个诗人,想象就是一切”。布菜克诗歌体现的想象世界,哲学观点——“想象与理性的对立”以及诗人通过想象创造的神话体系体现了其神奇瑰丽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8.
天才作家     
我是一个神童,最厉害的就是写作文了.我眼睛一睁一闭,就能构思出一部长篇小说,至于短篇小说、诗歌、散文什么的,想写多少就能写多少.别人是文思如泉涌,我这是文思如海啸. 有一次,我正在埋头写作文,突然觉得脚下很不舒服.低头一看,呀,写满的稿纸纷纷飘落在地上堆积了起来,已经没过我的脚踝了!可我的灵感来了就刹不住车,我继续写啊写啊,稿纸没过了我的膝盖、腰、脖子……眼看就要被稿纸活埋了,我赶紧掏出一根长长的吸管,伸出稿纸堆,像潜水员一样,一边通过吸管呼吸一边继续写作.当我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杰作,爬出稿纸堆时,才发现出大事了——稿纸堆早就冲破了屋顶,越堆越高,高度超过了珠穆朗玛峰!为了不撞上这座稿纸山,飞机被迫修改航线,卫星也不得不改变轨道,一到刮大风的时候,城市里到处都是我的稿纸,清洁工人差点儿罢工……  相似文献   

9.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诗人所深情吟咏的“一棵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一棵树”为母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伟大的艺术形象。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的形象(尤其是抒情诗的形象)的实现总是与艺术想象分不开的。艺术想象是由一个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艺术方法。《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中,“一棵树”的象征意义即新的形象的实现,亦是诗人借助于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艺术想象的结果。艺术想象作为一种方法,从宏观上决定了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美学取向,而要实现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转化,还有赖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在《诗人》一文中,老舍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也是他所肯定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中了魔的”,具体说,“诗人在举动上是异于常人的”,“诗人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点发狂的样子”。他又提出设问:“可是,这些狂士(或什么什么怪物)却能写出标准公民与正人君子所不能写的诗歌。怪物也许倾家荡产,冻饿而死,但是他的诗歌永远存在,为国家民族的珍宝。这是怎一回事呢?” 他分析了这么几个原因:一、诗人们心细如爱,但绝不象看财奴一样,“一手打着算盘,一手写着诗”,而是对事物的观察特别详密;二、“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中国的诗歌,无论是在文化认知、理解功能方面,还是在文化融合功能方面,都表现出与西方文人想象中国的作品迥然不同的特征。在文化认知功能方面,随着历史的流变,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诗歌呈现出一种逐渐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我"与"他"的不平等关系转换为"我"与"你"的平等关系的态势。在文化理解功能方面,台湾人与大陆人同文同种,拥有共享的历史和共同的民族文化。这就使得,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想象中国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强调换位思考在两岸对话过程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过程。在文化融合功能方面,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受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思维的影响,主张让不同的文化多元共存,达成一种相互协调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朱华东 《师道》2006,(6):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师:同学们,诗人泊船瓜洲,远望家乡钟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那可爱的孩子正在家中做些什么?诗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在做些什么?在深情的音乐声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生1:春天的景色多美呀!可是诗人那可爱的孩子却没有心情欣赏这美景。他正站在家门口,眼望着爸爸远行的方向,眼巴巴地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生2:我想,诗人那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农民     
不读诗更不写诗他只在土地上种庄稼种果树但,他是一个诗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饱满的麦穗红润的苹果都是他精心推敲删减之后发表的一首首诗作一点也不晦涩有时,他也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比如他写道:黄昏时分我肩上的锄头一不小心勾破了暮色勾出了月亮农民$安徽萧县实验小学@李德民  相似文献   

14.
从自我出发而写诗是田禾诗歌的首要特点。在这四首诗里,没有哪一首离开了自我的生命与自我的生存,没有哪一首只是一种纯客观的描写。《灯旺》回顾了自我的来历:他的出生与一个叫“五婶”的女人有关,“母亲”与“父亲”为了他的来到人间而付出甚巨,“奶奶”则以二百响鞭炮的古老仪式进行迎接,以至于“灯旺”名字的历来,也颇有一点传奇性。他们没有想到其迎接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诗人。在《我的乳娘》里,小时候如果没有了“乳娘”尽心尽力地呵护,也许本来瘦弱的诗人,早就不在人世了。《火车从村庄经过》写到了“九妹”坐火车去南方打工时所发生的细节,让人沉重与心酸。每一首诗里都有“我”的存在,“我”的情感、“我”的人生、“我”的生活以及“我”与故乡的关系,诗人自我的个性与气质,深深地印在所有的句子里。诗是最不可缺少自我的文体,任何诗里虽然可以有故事、有风景、有人物,然而最不能缺失的,就是“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假托的人物,而只能是诗人真实的自己。在田禾所有的诗作里,都可以看到一个出生于张山吴村穷苦农民家庭,后来以自己的想象与努力来到城市求生存,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同时又总是与故乡保持生活上与精神上的联系,他就是诗人田禾。  相似文献   

15.
想起路遥     
11月17日这一天渐渐逼近时,久郁于心的情感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人,他便是作家路遥。11年前的这一天,这个黄土地的儿子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众多挚爱他的读者心中留下了无法言说的痛。“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伤感的思绪载着我浮沉于时光的波峰浪谷,重又瞥见路遥那双雕镂心灵的手,那双庄稼人一般粗糙的手。路遥生前或许永远也不会想到,当他拖着病躯在灯影里奋笔疾书时,肘边那叠稿纸已经成为后来人精神上永恒的珍藏。许多日子已经逝去,许多歌声已经喑哑,唯有他丰碑一样永不褪色的心血之作依然鲜亮如初,令多少如我一样的读者永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11,(12):60-61
小时候读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最喜欢其中的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话道出了诗人对祖国大地深深的热爱。在北京,同样有一位科技工作者对京城这片土地视若珍宝、挚爱有加。他就是我国土壤肥料专家、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  相似文献   

17.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18.
九命灵猫     
上期回顾:我去妖湖镇的姨妈家过暑假,但自从我踏上那片土地开始,就碰到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红色巴士,一只眼球蓝、一只眼球黄的恐怖的老女巫……这一切都令人毛骨悚然……三天一过,表弟又和我如胶似漆了。不过,虽然还差一个指头他就和我一样高了,可我发现,他还是和三年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拍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1910—1996),我国著名诗人。他以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特点。●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礁石比作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从而展示了诗人的胸襟、意志和人格。“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一句,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游途趣闻〕礁石@艾青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知道余西了,但是窥探他的博客并见到他本人却是最近的事情。我没有想到,能写出精致而散发着神性光芒诗歌的诗人,竟然是这样羞涩,真诚,质朴,而全然没有他诗歌里所具有的那种华丽。余西无疑是中国“80一代”知识分子写作的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我相信他的诗歌散发出的光芒将会持续很久。而RUTINO是我最近认识的朋友。一个刚踏入大学三年级的化学系学生,竟然能写出如此优秀的诗歌,让我感叹。他用清淡的语气和不近人间烟火的想象,构筑出来的却是具有电影质感的画面和高贵的艺术气质。这是一种独特的品格,在中国“80一代”的诗人中绝无仅有!他那么年轻,值得我们对他有更多的期待。——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