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2.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3.
多元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主要来自教育学、接受美学和阅读心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语文教材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多元解读.在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注意正确对待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适当把握多元与异见的边界,正确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文本的丰富多彩及多义性与学生认知的差异,致使阅读教学中必然存在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包括文本的多义性、多解性及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要建构多元解读平台;其次,要走进文本;再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引导学生填补留白。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多元解读,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彰显其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多元解读文本作为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却是参差不齐,有的语文教师把多元解读当作"法宝",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却不从最基础的做起,往往是事倍功半。笔者综合其他专家的观点,并结合几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认为要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水平和质量,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应当强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多元解读。具体阐述教师在朗读、想象、自我选择、随文练笔、披文感悟中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对众多的“多元”现象提出了冷思考:慎待多元、提升多元,呼吁我们的评价手段能为“多元解读”提供一个立足的空间,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多元解读"这个概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明白,"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审美追求,因此,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甚至会超越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近于一次再创造,由于再创造的过程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对文本的解读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文章进行解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解读的高明与否,还要看读者自身的经历、能力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而多元解读是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文本解读要求答案的统一性,精确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现今文艺理论提倡在文本解读中关注读者,基于这一理论就使得多元解读在近些年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多元解读的概念、理论基础、出现的问题、对策等方面研究观点进行评介,展现在近十年来期刊文献中多元解读的研究状况,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阅读文本的起点,它包括思想、智慧、意志、经验和技能等。理解总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开始。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因为认知结构的差异很大,需要教师帮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要允许学生对文本作出多种解读,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他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学生对文本作多元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张丽萍 《考试周刊》2011,(64):102-103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是阅读领域的热点与成就,令人遗憾的是却出现了不少违背文本多元解读规律的“假多元解读”。本文从多元解读来探讨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呈现出与传统教材迥然不同的"新"特点。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凸显选文的人文内涵与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教师的个性特色与创新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构建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多元化解读文本,才能彰显阅读教学个性,充分发挥新课标教材的作用。一、阅读文本解读多元化,注重"文心"的边界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教材关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论说性文章不同,文学作品语言的模糊性、意象的隐喻性、意义的潜在性和混然性,必然导致理解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事实上,每一部真正有意味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韵味无穷"的,这种"韵味无穷",不仅指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而且指人们对它的感悟和理解是不可穷尽的。  相似文献   

17.
王啸 《学语文》2009,(2):18-19
过去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是有所谓“标准答案”的。这种“标准答案”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背后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统一的一种人,于是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有不少老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竭尽所能地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满嘴涂蜜,即使学生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你真有创意”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多元性”是有了,但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阅读导向却是得不偿失的。你对我对大家对,你好我好大家好,似乎很民主很前卫,其实已矫枉过正,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8.
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倩 《现代语文》2009,(4):32-34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深入,“多元解读”一词成为热点词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进行“多元解读”的探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史悠久,自有优秀的传统,但陈旧的积淀也相当深厚,如果对传统教学论进行辩证思考,有些负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如韩愈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权威说法,把教育机械地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  相似文献   

20.
自由阅读理解是多元的。而在现行的语教学中,有些做法恰恰是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如读《三味书屋》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读《宋定伯捉鬼》必定是人定胜恶,这种受政治说教影响而导致的一元解读,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天性的无情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