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以工具性为主,还是以人文性为重,成为语文新课改争论的焦点,文言文教学尤甚。当工具论一统天下时,很多语文教师将文言文课上成语言课,上课采用串讲直译的方法,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为主,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对文章的人文内容,则是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加以概括归纳,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而当人文论大行其道的时候,很多教师又披着课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妥善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做到“言”“文”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就文言文教学中以解词析句为抓手,领悟文章意蕴、品读文学意蕴和文化意蕴等进行探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既是“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又是“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文”和“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文言文教学中,关于“言”的教学,应强化梳理,注重有效积累;关于“文”的教学,应细加挖掘,凸显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7.
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通对内容的赏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读写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文"、"言"并重,融会贯通,不可偏颇。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无文。”此言极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看两例。笔者于1997年10月7日听了某老师上的一堂高一的课,课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一、回顾一下单元知识短文《怎样学习文言文》的内容要点。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分别请一男生、一女生上黑板默写“文言文学习六要点”。“六要点”中,除“文学、文化常识”外,其余的五点就是1996年《考试说明》中“…  相似文献   

10.
<正>《与朱元思书》编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胜,情感朴实真挚,文字简练隽永。文中没有生僻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课下注释详实,学生学起来应该没多大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想改变"朗读课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字词解析—文章翻译—内容分析"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希望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紧扣"语言"这根主线,通过学生读、说、议来达到"理解积累关键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文”和“言”怎样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和“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两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逐字逐句翻译文章的串讲法、字词句繁琐训练大行其道。这种以“言”为本,严重忽略文章内容和思想的应试式学习,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气与活力,学生根本无法透过文字符号达到与作者情感相通的境界。有鉴于此,有必要强调中学文言文教学“言”和“丈”的和谐融合。关于“言”的学习,应强化梳理,注重有效积累;关于“文”的学习,应细加挖掘,凸显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钱梦龙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课堂教学真的只能是"沉疴"?有没有走出困境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语言训练还是重思想拓展?  相似文献   

14.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目前,大部分教师把文言文教学上成了古代汉语课。一方面是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高考侧重对文言文词语义项的把握和文句翻译的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文言文不串讲字词,学生就读不懂。后者被钱梦龙老师形象地称为  相似文献   

15.
正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之争由来已久,众说纷纭,群雄争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周正逵针对这种"乱象"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哪些弊端?》一文中指出:"有的大谈写作技巧,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现代文教学;有的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有的大讲语法知识,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等等。这些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离开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上海市第二中学张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良现状,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常常将文章翻译、分析得支离破碎,"文"与"言"常常割裂开来。语言是生长在文章的土壤中的额,为了达到和谐统一,运用加强朗读,以训练语感;划分句读,引导学生有全文观念的理清文脉;针对文章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来体悟情感;理解全文基础上的翻译理解等策略,来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思想、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林金利 《广西教育》2012,(17):66-6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适当提出“言”方面的要求,也适度提出“文”方面的要求。这个要求明确指引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做到“文言”兼顾。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现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就语言文字的疏通方面建议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在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基础上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记载着我们五千年历史纷纭的足迹,文言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然而新时代新改革势必对其提出了新要求新探索,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摸索着,探寻着,实践着,更是在解读、突破着文言文教学中的言和文。  相似文献   

20.
也谈文言文中的“互文”杜光义,张林山“互文”是一种特殊的句法关系,多用于古代诗文,它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两句之间的不同虚词可以互相解释。如张相《诗词曲语汇释》卷一“却”字条,把“却”解释为“于”,引了下面的互文作证据: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诗:“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