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政治课难,上政治复习课更难。传授新课时,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形象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可是上复习课,不能再老调重谈,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去联系事例娓娓动听地讲,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前几天,我试上了一堂辩论课。 在复习中学《思想政治》(高一分册)第六单元《蓬勃发展的三大产业》时,我仔细研究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发现它有这样的特点:一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特别多,且重点纷呈;二是各知识点之间关系松散,学生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如果按照一般讲法,仅仅列出复习提纲,划划重点、难点,很难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也就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了。这时,受电视中关于辩论技巧讲座的启发,我决定就本单元的复习内容试上一堂辩论课,以生动活跃的辩论形式激发学生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了使这堂辩论课顺利完成预定任务,我提前布置了辩论题《发展第三产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启发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并搜集相关的材料作论据。另外,我也给他们讲授了一些辩论规则和技巧。一切准备就绪,辩论课终于在学生的热切期盼和跃跃欲试中拉开帷幕。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从每  相似文献   

2.
【课堂实录】师:我们本节课与同学们研究新的一章,第一节:函数。这是你们数学学习的新领域,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的数学思维将有一次质的飞跃……学生1:老师,函数是数吗?(意外的打断了老师的讲话)师:你猜猜看!学生1:“函数”中有一个“数”字,使我回忆起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都是数。而且有一个“数”字,我猜想应该是数!(老师含笑未答,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交流)学生2:老师是否又准备来一次数的扩充!老师:什么意思?学生2:小学里有数除不尽引出了分数,初一时候有数不够减引进了负数,进而就有了有理数,为了解决x的平方…  相似文献   

3.
今天体活课,有两个学生发生了矛盾,争吵起来,还大打出手,当我赶到现场时,发现班级的其他学生都在"看热闹",却没有人拉架。后来我找他们了解情况,很多学生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和我没关系"。面对如此冷漠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柔化学生"冷漠",我们有办法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时永波:辩论法。我既不批评这些"看客",也不批评打架的学生,我要组织一次辩  相似文献   

4.
5分钟的辩论     
程宏杰 《辅导员》2013,(16):63-63
<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一课即将结束时,学生们认为已经认识和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思想上也开始松懈了。此时,我故弄玄虚:"同学们,老师这里有道有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难题,想不想挑战一下?"此语一出,台下倦怠之情一扫而空,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着目睹老师的"拦路虎"。问:a/b是什么分数?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经过片刻紧张的思考后,精彩的辩论开始了。生1:我认为是真分数,a=2,b=7时,a/b就是真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市级优秀课的评比活动中,连续听了八所中学的八节题为<没有孙中山是否会有辛亥革命>的辩论课,这八节课各有特色,体现了青年教师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作为一次教学实践,本次辩论课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有效凸现出了在历史活动课中开展历史辩论的优势,我认为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古语有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人教版小语教材在六年级上下册的口语交际中,各安排了一次辩论活动,其中上册"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辩论,是学生首次接触。该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辩论课?笔者认为要落实好"十个"注重。一、注重课前准备没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是辩论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赋予了我们对本节课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优秀教师都诠释着对本节课的理解,其中不乏朱乐平教授和张齐华老师这些"大家"近乎完美的演绎。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到底该怎样来解读该课的教材呢?前段时间听完一位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男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纵观本节课,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教材,真正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  相似文献   

8.
"辩论课"是这样一种课堂类型:一个新课题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在教师指导下,用学生展开辩论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辩论使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达到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的目的.辩论课要是运用得适当,教学过程组织得好,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三结合";并且会成为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目前,许多中学历史教师都在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收到了效果.下面谈一谈我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论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校开展了“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并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型:资料研析课、讨论辩论课、人物赏析课、影视品评课,其中“我眼中的武则天”一课就是按讨论辩论课的模式设计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功过是非历来评说不断,在课前老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和过程。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乏精彩的观点,反映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而学生观点的稚嫩,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自然进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课…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应从课前到课后,从学生到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在最近的一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本着"平视互动、快乐评价"的教学理念,开设了一节作文公开课。围绕这一课教学,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课前:预设观察这节作文课具体上什么内容呢?我正琢磨着,意外地收到一封已毕业3年的学生康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位一’可以是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是分数几?学生们愣了,忽闪着眼睛瞪着我,仿佛在反问我:我怎么是个分数呢?沉思片刻,有几个学生仿佛顿悟了其中的奥妙,几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李明说“:我是分数1/31,因为我们班有31个同学,我是其中的一个。”张君说“:我是1/3,因为我们家有3口人,我是其中之一。”还有人说“:我们学校有1600人,我是1/1600。”在这几位学生的启发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举了起来,说出了几十个不同的分数。在理解这些分数…  相似文献   

12.
一次辩论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不少感触。下面就是这节课的片断:师:请同学们形象地比喻一下生命像  相似文献   

13.
王久洪 《江西教育》2012,(11):34-35
<正>辩论是一门艺术,晏婴智斗楚王,诸葛亮舌战群儒无不显示出语言的威力和魅力。怎样教给学生应辩的本领,如何凭借辩论活动提高学生交际的素养呢?著名特级教师陈金才口语交际课《向往秋天》给了我们答案。【片段一】贴近生活设话题,情之所至辩"秋游"师:其实,我早就想带你们去秋游了。可是,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组织秋游吗?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能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我们遇到课堂中的"意外",需进一步思考: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用教育传递爱心,用爱心播种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有意义的事情……"2008年8月,我积极响应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15.
我校开展了“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并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型:资料研析课、讨论辩论课、人物赏析课、影视品评课,其中“我眼中的武则天”一课就是按讨论辩论课的模式设计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功过是非历来评说不断,在课前老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和过程。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乏精彩的观点,反映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而学生观点的稚嫩,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自然进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才会欣赏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上完《分数的初步认识》,最后留几分钟时间做练习时,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分数有单位吗?由于课已经接近尾声,我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学的分数没有单位。下课铃声响起,这节课就到此结束了。但是回到办公室脑袋里浮现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在学的分数是没有单位的呢?也许学生在生活也会看到110米这样的写法,那分数怎么有单位了呢?这不是跟我们今天学的互相矛盾了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分数是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既然是数量关系当然是没有单位的,这一点同以前学过的"倍"的知识一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习辩论》,学生在学完《学会合作》之后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举行辩论会?"看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把原先《练习5》设计的《口语交际》一课时安排进行了调整: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何谓"辩论",让学生观看了杨澜主持的《大专辩论会》,然后讨论"我们如何进行辩论?"其次,让学生自由分组,选出负责的组长,抽取辩论话  相似文献   

18.
刚刚结束的校内教师公开课中,我再一次选择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我与小动物》一课。几年前,就是这节课,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这也是我再一次选择了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因为那一次让我纠结的教学,发生了太多的意外,同时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收获是在"意外"中获得的。意外之所得一:备课备教材易,备学生难赛课,一般按照惯例,是要在指定的学校,抽取一个班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会经历许多意外。有的意外叫人忧愁,有的意外给人惊喜。前不久,我就收获了惊喜。在上了比、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体育老师拿了两盒装着同样个数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的"意外"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外",精心取舍,灵活应对,把"意外"演绎成"精彩"。一、借题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