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探究式课堂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本文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通过"问在开课时""问在新课时""问在尝试时""问在反馈时"四个途径,不断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少斌 《新教师》2019,(8):46-4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与剖析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导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已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但是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仍然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由教师"牵着鼻子走",或只是完成教师"指令性"任务。自主探究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现阶段构建崭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解决问题中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探究,同时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将自主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与压强"为例,谈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步入自主探究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文学鉴赏规律,按照科学的鉴赏方法,紧扣文本,主动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高度关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其中就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程目标"部分也提出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以及"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在"阅读与鉴赏"目标中也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0.
许春 《广西教育》2014,(45):104-10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情境,给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探索中自主发现数学的本质,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一、在"摆一摆"中触摸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方面的有:在阅读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教材分析]《剪枝的学问》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剪枝的学问"这一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它不是纯粹的介绍所谓的"学问",而是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科评价项目组在取得《"表现标准"在高考考生水平评价中的应用》和《"数学思想"在高考考生水平评价中的表现》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学生学习方式在高考考生中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再次转换视角,由面(能力维度)及点(函数知识),依据《考生水平表现标准(数学)》的实测数据考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表现水平,客观剖析教与学双方的问题,从"自主学习,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合作学习,培养良好思维方式和思维表达;探究学习,形成良好应用意识和建模素养"给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怎样把握好探究学习的起点,是提高探究质量的前提。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探究九: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  相似文献   

15.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质量,探究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关键。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笔者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策略作了持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一、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  相似文献   

17.
吴晓清 《中国教师》2013,(10):14-1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正确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探究性学习1.定义和主要特征"探究性学习",即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据此,判断一种学习或教学是不是探究  相似文献   

18.
王庆欣 《辽宁教育》2012,(23):45-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中这样写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听课中,时常发现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说出答案,而太简单的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很重要,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老师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