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康华 《快乐阅读》2011,(20):113-114
新课标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笔者以《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为例,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挖掘文本"美"的"因子",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净化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13,(10):11-13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感情的熏陶提供了文质兼美的文本范例。本文从"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构思精巧之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之美""关注环境描写,感受环境和谐之美"三个方面就小说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体悟美,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滋养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课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所选文本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7.
李家春 《成才之路》2010,(18):21-22
课改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教材关注学生的审美教育。本文从美读——感知童话的语言之美;美析——理解童话的童真之美;美想——感知童话的形象之美;美编——展示学生的创造之美;美板——体现板书的直观之美五个方面论述了《皇帝的新装》中的审美教育。由此掀起审美教育的盖头,揭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在编写《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的时候强调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他认为审美教育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的人,让他们徜徉于文字的海洋,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趣味高尚的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叶圣陶审美教育思想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鉴赏自然之美,感受民族文化,体会家国情怀,让他们在提升审美素养的同时也走进乡土文化,了解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诗经》中挑选几首诗歌,浅析它们的审美特点。它们具有以下的审美特点,"设身处地的同情"之美,言语中内含"悖论"之美,"你想我即我想你"之美,"本能与社会的冲突"之美,"人物身份与语言的贴合"之美,"理由充足"之美。通过分析,以其能对《诗经》文本讲解或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审美体验,不仅关注文本语言之美、教师教学之美,更关注教学系统内部的有序性、规律性,以及因此显示出的教学之简洁、缜密、有恰当自由度的内在美学特质。1.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体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追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它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在追问中,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内容、写法以及丰富的内涵。教师尤其要关注问题的思维含量,引导学生向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我们都很容易体会到品读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可以领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黑格尔也曾在《美学讲演录》中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情趣"与生俱来",不带任何功利性和目的性,并且让个体享有轻松愉快的自由感和  相似文献   

13.
王凌 《学苑教育》2012,(23):20-20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文本中发现:在吟读中感受美,在品读中鉴赏美,在写作中表达美。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理念】一、通过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相当重要,它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以《爱莲说》的教学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更是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依托文本教学,拓展审美教育空间,增加审美体验,变语文学习为审美实践,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6):21-22
审美教育塑造感性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育健全而完整的人格,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条件。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通过美读、品析语言、借助媒体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施加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20.
厉晓红 《现代语文》2013,(6):123-124
语文是一门关乎智慧与美的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有明确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智慧多于碰撞中产生,美多于静默中领受。基于此,语文教学就必须格外注意动静结合。"动"和"静"首先体现在诵读。诵读可以声震屋瓦,铁绰板铜琵琶,大江东去,那是豪迈,是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