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江苏教育新的生长方向,"适合的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价值和路径。对"适合的教育"的主动应答,需要在当下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打造高品质的学校,实施公平的课堂教学,是江苏实践"适合的教育"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学校教育的核心。只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建设儿童在课程中央、建立新型学习方式、根植乡土立足时代、形成联动学习范式、建构多元评价体系的适合的课程,解决学生对优质课程资源强烈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为学生提供基于个体差异的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课程选择,真正让适合的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吕红日 《江苏教育》2022,(58):11-14
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在教育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来实现。江苏省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遵循教育伦理,提出“适宜性课程”理念,并在区域层面构建“管、建、支持、评”分工协作的学校课程建设框架,探索通过课程公平和课程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追求升学率、按分数排名的现象愈演愈烈,明显背离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追求就是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可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的四个指标:依法全纳;回归本原;积极探索;百姓满意。  相似文献   

5.
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课程建设是关键。学校根植国家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搭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凸显"修身·求真"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价值追求。在新优质学校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教师建设、管理文化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特征。为了使学校向新优质迈进,需要了解新优质学校建设路径的选择原则,掌握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创造性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经历开展学科教学范式研究、实施画像式评估和因材施教、构建“分科·综合”一体化课程实施体系三个阶段,通过课程体系的迭代升级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作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以低中高三个年段为序列,形成“主题课程-广域课程-模块课程”三段进阶学程设计的综合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场馆式学习等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现代化要求学校现代化,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办学手段诸方面都要通过创新而提高品质。为此,新优质学校应树立“让每一个生命焕彩”的价值取向,并在立德树人、理念先进、治理出色、质量突出、融合发展、师为人表、资源共享、博雅精神这八个方面都有高质量的立足点和支撑面,形成相对应的一、二、三级新优质学校的指标体系;进而确立新优质学校内涵建设、外延拓展的目标任务,也为新优质学校设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吴中"品牌建设的关键时期,以"适合的教育"推进吴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既是遵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致力于为江苏实践"适合的教育"提供"吴中样本"。通过软硬件建设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课程教学改革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开拓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三大行动路径,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质教育,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0.
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课堂作为基础,适合的课堂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综观当前中小学课堂,仍然存在师生课堂话语权不平等、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衡、教学时空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不适合现象,教师应树立全纳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消除话语霸权,构建交际课堂;改变座位编排,消除"优先定位";共享优质资源,打造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形势下新优质学校建设,是追求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厘清新优质学校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新优质学校的途径,对于基础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的“优质教育品牌”,近乎民间所谓之“名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供给满足学生选择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打造"课程超市"为实现"适合的教育"提供一种可能。职业教育推行"适合的教育",宜从课程供给的"选择"开始,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门口的好学校”应该是以均衡为前提的优质,就是要以一流的教育理念、教师队伍、课程教学、环境设施、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江山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引领下,营造温暖有方的学校环境,努力实现“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以我国"新"教育出现后校训的确立为起点,分析"新"教育对中国学校校训的影响,同时对校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进行相关探析,借此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这一历史事实,从而总结现代教育思想在校训确立中的正面价值,为深刻理解教育转型的艰难和教育的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适合教育既能惠及全体学生,又能满足个体学生的差异需求;既能适合学生个体差异,又能适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适合教育摒弃“唯分数论”的单项评价,推崇“以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多元评价。落实适合教育的理念,需要适合的课程建设作为有力的支撑。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坚持国家课程生动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社会课程校本化,由此在适合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地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电教》2006,(6):F0002-F0002
作为吉林省教育厅直属、东北师范大学独立办学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处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一所集幼儿刚、小学、初中、高中、特色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省级示范学校;办学10年来秉承“尊重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8.
“适合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本文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做更好的自己”等基于学校“源根”的价值判断,对“适合教育”的概念、内涵、文化呈现等进行界定和诠释,并尝试以一所新建学校开展“适合教育”的实践性探索为基础,试图建构“适合教育”的理念模型与行动指南,以期真正实现从“削足适履”到因材施教、从宽紧无度到“量体裁衣”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姚继军 《江苏教育》2015,(7):30-31,34
在优质学校建设过程中开展学校合作,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范围经济,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实现教育优质且均衡的发展,同时也是学校组织变革的趋势。当前,优质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学校合作,是政府、高校、学校共同参与的结果,形成了多种模式。推进学校合作需要进一步转换学校发展观点,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推进学校合作方式与合作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