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教材中,《雷雨》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节选的是周鲁会面的那一场。通常我们喜欢通过分析周朴园对鲁侍萍怀念情感的真伪来剖析周朴园本质上“只爱自己”的伪善,而忽视了对鲁侍萍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念中,鲁侍萍以其"坚强勇敢、刚强自尊"声泪控诉了周朴园的冷酷自私。而事实上,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痛苦之后的鲁侍萍对周朴园依旧有着"似水深情"。本文捕捉《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的部分语言,品味语言的灵魂处渗透出来的情感,从而让读者体会到鲁侍萍以她的深情一层层剥去了周朴园虚伪的外衣,同时,也正是她的深情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与人教版的《雷雨》节选部分相比,除了苏教版直接把"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与资本家周朴园谈判"这个片段的矛盾冲突删除之外,鲁侍萍的戏剧语言还有十二处是不同的。本文以鲁侍萍的语言及与她有关的舞台说明为例,列举其三加以分析,从不同中可以揣摩到鲁侍萍更为复杂的性格心理。其一人教版:选自1978年版《雷雨》(《曹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座丰碑,人们在不同时期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其中有"少爷对丫鬟的玩弄说"、有"虚伪说"、"抛弃说"。无论哪一种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在否定以上几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情实感说,提出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并且爱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
杨惠琴 《文教资料》2012,(28):12-13,22
自《雷雨》问世以来,周朴园便备受瞩目,关于他的论述层出不穷,而任何评论首先应该建立在周朴园是《雷雨》中一个生命体的基点之上,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透过情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周繁漪之间的感情纠结,亦可再认《雷雨》中立体、全面的周朴园。  相似文献   

6.
<正>年年教《雷雨》,年年有感叹。"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这句一针见血的歌词简直可以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对于爱情话题的感叹。《雷雨》当然也不例外。一个多情而残忍的周朴园,一个坚强而又恋旧的鲁侍萍,这二人注定了《雷雨》必然是一出好戏。初读《雷雨》,我曾经怀疑: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周朴园与这样的鲁侍萍吗?他们的恩恩怨怨叫人还敢相信爱情么?三遍《雷雨》读下来,我改变了看法。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雷雨》,读透了  相似文献   

7.
廉刚 《现代语文》2009,(7):102-103
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打破了以往研究者从戏剧冲突中寻找《雷雨》主线的思维定式,从曹禺接受外来影响和剧作的主要情节入手,对《雷雨》的主线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雷雨》的主线是由一个悬念充当的,这个悬念就是鲁侍萍三十年前的悲剧三十年后会不会在其女儿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9.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是《雷雨(节选)》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在两人的对话中,周朴园对自己的称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呼、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都发生过变化。称呼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周朴园个体的矛盾性、人性的复杂性,鲁侍萍传统思想和反抗意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10.
《雷雨》中,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前后悖谬。如邂逅周朴园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母子关系险遭败露。要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探入鲁侍萍的心灵深处,把握她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好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让我们从母爱谈起。鲁侍萍最强烈的角色意识是母亲意识,长期以来大海和四凤公  相似文献   

11.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全是假的吗──《雷雨》人物浅析康瑛学习曹禹先生的佳作《雷雨》时,学生最不容易把握的是:周朴园三十年来对鲁侍萍的种种怀念是否全是假的。虚伪的?准确理解这一点,对分析全文,尤其是分析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作者笔下,周朴园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有处称呼的变化 ,是周朴园心理活动的细微表现 ,值得咀嚼。一A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 ,很贤慧 ,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 ,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 ,后来 ,———你知道么 ?一B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 ,沉思地 )侍萍 ,侍萍 ,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 ,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请注意 ,前文的“我”“年轻小姐”在后文相应的变成了“我们”“这个女孩” ,称呼上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我认为这是周朴园心理变化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综观《雷雨》全剧 ,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曹禺先生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保留篇目。《雷雨》中的人名也很有趣,这里试作简单分析。 先看侍萍这个人物的姓。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18页注释①中是"梅侍萍",课文正文中是"鲁侍萍"。侍萍到底是姓"梅"还是姓"鲁"呢?我们的看法是侍萍姓"梅",  相似文献   

14.
一、从创作动机分析《雷雨》第二幕讲的是在分离三十年后的某一天,鲁侍萍又巧归周家,巧遇周朴园。可见,《雷雨》在构思人物情节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巧合”。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历代文人和作家垂青的话题,古今中外叙说爱情的文学艺术作品真可谓浩如烟海。曹禺成名作《雷雨》所写到的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也是那么的令人津津乐道。应该说,爱情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只在乎表面形式,天天把对方挂在嘴边的只能称为激情。三天,三个月,甚至三年都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一对,这都不难,但三十年呢?三十年后还会有这样的激情在吗?周朴园三十年来都还惦记着、关心着鲁侍萍,甚至连鲁侍萍的生活习惯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是勿庸置疑的。三十年里,在周朴园心中,鲁侍萍一直都是一个贤慧、规矩的女子,值得他爱,这能说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吗?  相似文献   

16.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学语文》2003,(2):16-16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写了周朴园与鲁侍萍邂后相识的过程,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未认出鲁侍萍。他认出鲁侍萍的经过,要让我们来写,可以写得非常简单:在周朴园问对方“你贵姓”时,即可让侍萍自报家门。而作者却舍简就繁,用了洋洋近千字的篇幅,写他们的相识。作者之所以选用繁笔,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从创作动机分析《雷雨》第二幕讲的是在分离三十年后的某一天,鲁侍萍又巧归周家,巧遇周朴园。可见,《雷雨》在构思人物情节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巧合"。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