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在西方将其概括为“知识经济”之前,邓小平提出并形成了“第一生产力”理论。江泽民在落实“第一生产力”理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是较之“知识经济”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论概括,江泽民创新理论既是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知识经济”合理内核的批判吸收。二同为当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江泽民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其精髓;注重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理论创新。江泽民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中 《阅读与鉴赏》2007,(11):8-10,28
《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是体现了在学习方式上的继承与创新,是在传统的“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积极倡导”;二是体现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挑战。相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于自身的一些弱点.特别是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方面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继承前人把历史推向前进。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到来,科学技术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袖,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拉开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帷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引向纵深发展。他们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常识学科培训(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其培训策略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行动;从业务提升到团队合作;从课堂“峡谷”到教育视野开放;从继承吸收到倡导反思和创新的个性化支持。该培训获得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要围绕“创新”这一目标,在观念和管理模式上,应从传统的封闭型转向现代的开放型;在价值取向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结构上.应由垂直型管理向水平型管理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具迫切性和必要性。而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解决“少”和“精”的问题;“学”与“用”的问题;教学改革与其他课程的问题;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该首先根据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希望概括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之后,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实施“通才”与“专才”整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加强通识教育,增强人格陶冶;二是人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要求在人与科学的相互协调和互补中促进人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不断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结合,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独立的的探究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丁茜 《辽宁教育》2002,(3):23-23
21世纪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衣、食、住、行,尤其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挑战之一:教育功能在转变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传授礼仪道德;“授业、解惑”,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这种把知识人为凝固化的结果是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继承,而缺乏创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被看作是一种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基础、最直接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当今流行的观念是:“地球上的物质资源越开发越贫乏,人的创新资源越开发越丰富。”因此,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情况下,全面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创新创造的潜能对大学生而言人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有三大特征: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知识的失效率增高;学科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就是自觉学习,学习观念需更新;学习内容要求新;学习方法要革新;学习实践应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观。“人民动力观”、“为人民服务观”、“人民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人民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人民思想的重要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如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长远看,诸如人们正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自主互动学习”等等。我仅从探索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建构的特点和方式来寻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一、建构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意义1.建构开放性知识结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即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呼唤时代的创新人才。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创,后来人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开放性理论,不能用“马克思哲学”取代;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维视角的科学性理论,不能作简单性称谓;是具有时代特质的当代性理论,不能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6.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把馆中蕴藏的丰富知识资源开发出来,为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提供深层次服务;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图书馆成为“社会的心脏”。  相似文献   

17.
面向知识经济的科技期刊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实现科技期刊的创新,是每位期刊编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章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和办刊实际,分析了实现科技期刊创新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指出:更新观念是实现创新的前提;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改革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30-31
“黄冈中学是董必武同志曾经参与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校长汪立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百年老校,积淀丰富,在当今形势下,有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也有已经过时应该抛弃的。继承什么?发展什么?抛弃什么?那只有靠学习当今先进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实践,以此为依托和支撑,守旧是守不住的,吃老本是吃不长的。这么些年来,我们学校上上下下,合力同心,走创新之路,变革之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田林 《教书育人》2002,(22):39-40
依据世界经济和发展组织(简称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也就是说,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阶层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拥有大量最新科技知识,而且要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换言之,青年学生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学习与发展问题知识经济是“智能经济”,而不是传统的“体能经济”。因而“无形资产”(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财富形式。知…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创新已经成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已不再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因素,而是创新力、学习力的较量。企业一旦加入竞争之中,对付日益加速的变化只有一种战略可言:不断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学习力和创新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实现途径,管理好了员工的创新力,似乎就离成功不远了。因而,管理员工的创新力就成了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巨大诱惑。本文将探究企业创新的内涵,并从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出发论证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要求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及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