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字军东征是世界中古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征讨运动,政教关系是中古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十字军东征的开展是教权由从属到抗争王权的结果,十字军东征的短期效应是教权鼎盛,王权削弱,而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教权衰败,王权至上。  相似文献   

2.
1096-1291年,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和地中海东岸一带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死于这场战争的人不计其数。这并不是基督教会与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宣传的是一场对异教徒的“圣战”,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掠夺之战”。促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基督教会与教皇做的鼓动宣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动因并不在于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尖锐对立(至少在当时不是这样),而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西欧统治集团为了缓和社会危机、解决矛盾和消弭混乱的具体手段,以其达到增强教廷威信、驾驭世俗王权、建立基督教一统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名义上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但世俗因素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教皇煽动十字军的蛊惑性演说,教俗封建主参加十字军的动机,城市商人推波助澜的图谋,十字军强盗的烧杀抢掠,都充分表明十字军东征的军事殖民和经济掠夺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1096~1270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尤以第四次十字军运动最为重要和特别,因为它打着“夺回圣地”、“打击异教徒”的旗号,却改弦易张,攻陷同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长久以来,这个问题史家们一直争论不体。文章认为,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才是其改变方向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1096~1270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尤以第四次十字军运动最为重要和特别,因为它打着“夺回圣地”、“打击异教徒”的旗号,却改弦易张,攻陷同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长久以来,这个问题史家们一直争论不体。文章认为,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才是其改变方向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①给地中海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拜占廷衰落、分裂和近东国际格局巨变。十字军在原来拜占廷的国土上建立起拉丁人的统治,使西方式统治扩展到东方。这种扩展的结果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也会伴随一些融合和发展。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地中海尤其是爱琴海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存原始资料的记载,英诺森三世没有参与促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的阴谋,但他知道这次东征转向攻打扎拉和君士坦丁堡的阴谋的绝大多数事实。对这次东征的转向他采取表面上禁止、实质上支持的态度,目的是为了替自己开脱责任,避免因公开支持十字军攻打基督教徒而受到质疑和指责,万一十字军未能攻下君士坦丁堡也能够置身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张罗马教会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0.
十字军东侵刺激了凝固于农业文明中的西欧,在十字军刀剑开辟下,被封锁的西欧重新敞开门户,回到古老的地中海贸易圈来,西欧的新兴城市获得了发展的机遇,西欧的工商业、城市齐头并进地发展起来。这使西欧的经济、阶级、政治、知识、生活、宗教诸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为西欧近代化的启动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西方中世纪史教学的重要主题和难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受国际局势影响,西方学界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思潮下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修正,重构十字军东征历史。这一新动向强调穆斯林视角对十字军东征研究的必要性和中世纪地中海世界文化交流的多样性。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趋向已经反映在西方历史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2.
十字军东侵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在较大规模打破各地区各民族相互隔绝状况,在全欧范围建立广泛联系的尝试,加速了11世纪以来欧洲商业的复兴,扩大了东西方贸易,整个欧洲在经济上愈来愈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市民阶级实力增强,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统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来,由于向东扩张的需要,西方建立了一整套宣扬“西优东劣”的东方学知识,十字军东征研究也深受此说影响。在此背景下,论证西方殖民东方合法的“法兰克-叙利亚社会”模式被构建出来,塑造了一个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殖民者与被殖民地居民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二战后,由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遭到解构,该模式也渐受质疑和批判。不过,对该模式的批判,更多源自西方学术界内部,并未跳出殖民主义和传统东方学的话语体系,因而只是程度上的修正,不是理论上的重构,这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11—13世纪西欧商业发展的原因这一特定课题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统治阶级发展商业的政策,城市及自治运动的展开,商业制度的完善;特别是银行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对封建主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本从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王权强化,自然经济解体,世俗化发展等几方面论述了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前的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起了促进作用。红军东征的目的是打通抗日路线,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配合“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5—11世纪西欧封建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重新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中心的封建教权与西欧新生的封建政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同时教权的确立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西欧封建君主政治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再探讨,界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权的概念,分析了有关封建王权的学理模式,并对西欧封君封臣间契约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澎湖的居民中,闽南人占90%。闽南文化对澎湖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建筑、工艺、饮食、民谣、音乐、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班级的文化塑造、思想道德建设都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团队特征等方面入手,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发展规律,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