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芳 《宁夏教育》2010,(10):38-38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加以利用。预设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实际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设想和教学安排。生成则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因此,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三问     
朱德民 《青年教师》2006,(12):33-33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间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两节课。既然如此,课堂需要模式吗?  相似文献   

4.
李芳 《宁夏教育》2009,(9):37-37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预设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设想和教学安排。生成则是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时光总是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一切,正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变,包含着改变、演变、变迁、嬗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冬去春来,草木枯荣,繁衍生息,成长发展,贫穷富贵,生老病死,尽在变化之中。变是一种成长一种壮大、一个奇迹。一个花苞经过变化,成为一朵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可能在不同时候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长河总是在滚滚向前的。纵观自然发展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中间包含了数不清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在现在的教学——高效课堂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包含着创新潜能的培养,因为语言的表达方式远要高于其它学科,更方便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7.
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无赖打官司” 被列宁誉为“辩证法奠基人”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形象地阐述了运动的绝对性,无论何时何的运动都无条件的存在着,表明了他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把老师的名言发挥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万物只是一阵风,瞬息万变无法捉摸,从而得出了万物变动不居,一切都在“亦此亦彼”之中的相对主义结论。这就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物质的相对稳定性,把老师的辩证法弄成了诡辩。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教师的我,也要说,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  相似文献   

9.
古代哲人说,你不可能两脚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啊,鸟有鸟语,虫有虫鸣,花开花谢,各有不同。百灵的嗓子固然婉转清脆,但丛中小莺也让人不禁为之心动;牡丹固然娇艳,但荷花也有它的清高。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在传统的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庄子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西方人眼中,时间是线性的,而中国人认为,时间是圆的。无论认为时间是怎样的构成,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都会感叹时间的稍纵即逝。时间是如此重要,当时当下,我们再不能够重复来过。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吕有功 《考试周刊》2013,(62):146-147
<正>古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此同理,一个教师即使是执教同一内容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永远处于千变万化的动态中,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巧妙出奇地处理,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当前在许多地区,普遍实行集体备课,教师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2.
正也许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的一节课,原想着会很顺利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或问题,而使教学偏离了预设的轨道。面对一群充满个性的"生命体",我们的课堂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因为"变化",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与"推  相似文献   

13.
哲人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各种经验、各种思维在交流、碰撞、汇集、协调,时间在变,气氛在变,目标又怎能"唯一而固定"呢?有人估算,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里,至少要做出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一、难点突破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对立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苏格拉底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评析]苏格拉底的观点割裂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关系,只看到了事物运动的普遍性、无条件性、永恒性,  相似文献   

15.
古代哲人说,你不可能两脚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啊,鸟有鸟语,虫有虫鸣,花开花谢,各有不同。百灵的嗓子固然婉转清脆,但丛中小莺也让人不禁为之心动;牡丹固然娇艳,但荷花也有它的清高。世界虽大,世人虽多,但茫茫沧海,芸芸众生,我们却永远也找不出第二个自己,自己永远是地球上的六十亿分之一。也许你平凡无奇。也  相似文献   

16.
一在一次哲学考试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要求首先回答对或错,然后说明理由)对这个命题,有的人判“对”,其理由是,这个命题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静止不变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有的人判“错”,其理由是,这个命题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承认绝对运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到桂林旅游的人,都不会放过到漓江观光的机会。但如果当你踏上游船的瞬间,有人告诉你:"你踏进的已不是漓江,漓江已经变了。"你一定会说此人思想可能有什么毛病。然而,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诡辩家克拉底鲁就曾经说过:"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相似文献   

18.
廖艳 《四川教育》2005,(11):38-38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课堂就是一条充满生命力的长河,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在这条长河中,随时会遇到“激流”,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教师的我,也要说,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同时,学生的心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乃至课堂的物理空间都在变化,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各种观点产生碰撞,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师生双方的思维灵感,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约的美丽".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是一种想象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文学欣赏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它不可缺少形象思维。所谓整个文学活动,一般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两个方面。没有文学创作活动,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文学欣赏也就无法进行;反之,没有文学欣赏活动,就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