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0,(10):48-48
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师有零星资料,而在4世纪至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此外,无法确定绝大部分敦煌壁画作者的另一个困难是,宋代以前的画师们一般没有落款。在壁画的所有题记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画师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透视(Perspective)是绘画最重要的造型原则之一,因此,研究敦煌壁画的透视,就可能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增加新的理觉。敦煌壁画的透视,以前论者多沿用中国画是所谓“散点透视”或“动点透视”之类的成说。我以为,这种认识是应该商榷的。中国原无透视之说。西洋画中的透视,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到达·芬奇(1452—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色彩应用与变色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多年来对敦煌壁画的解读与临摹的一点感受 ,分析了敦煌壁画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画的绘画色彩等方面分析、对比 ,对敦煌壁画的敷色技法及各时期色彩应用演变过程等作了分析。同时 ,阐述了敦煌壁画色彩变化的自然条件、客观原因及规律 ,并对颜料的古今称呼与用法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大都已散失。幸存下来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则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甚至历史、文化等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本文就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期的政权统治敦煌二百多年间,由于政权的转移、民族的迁徙和丝路上的风云变幻,石窟艺术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也各有特色。总体说来,早期壁画有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画派风格(群体风格)和个人风格。从纵的体系看,有贯穿各时代的民族风格;从横的关系看,有反映不同时代精神的时代风格。这两种风格又多体现在群体风格(画派风格)之中,这是由于画工们的师承关系所形成的行帮派别风格,早期壁画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群体风格。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中的竹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竹是传统国画中重要的画科之一。一般认为 ,画竹起于唐 ,传世作品以宋竹为早。本文从敦煌壁画中找出了北朝、隋、唐、宋、回鹘、西夏直至元所画的竹 ,并从画史上找出了晋人画竹的记载 ,论述了这一批珍贵资料 ,丰富了中国竹画 ,将竹画史提前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诗与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诗画互证的可行性。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都是文本的构成要素,同时作为独立的文化符号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尤其是唐代壁画诗,以文字描摹画面,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而敦煌壁画,以绘画的物质材料与艺术结构来展现佛寺等场景,同样也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全唐诗》中的壁画诗,蕴涵着能够与敦煌唐代壁画形成映照互鉴的主题思想、物象特征等要素,其中李白壁画诗以及敦煌盛唐壁画中的佛寺题材具有典范性,体现了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前辈学者对敦煌壁画各个时期线描艺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作者在多年临摹、研究敦煌早期壁画线描艺术中的观察、思考,进一步具体深入地论述敦煌早期壁画线描技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作用和演变发展;并期待通过研究,最大限度地把握敦煌壁画线描的技法、神韵,准确地表现在自己的临摹品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敦煌早期壁画中中原式人物画的发展,指出对中原式人物造型有三个阶段,一是来自汉晋以来的传统艺术,一是在北魏末到西魏初传人敦煌的新型风格,一是在北周以后对中原式与西域式画法的融合.对不同绘画样式的源流进行探讨,指出了不同时期来自中原影响的变化,以及对敦煌这一特殊地方形成的与中原不完全相同的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窟壁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技巧之精湛,堪称稀世之珍。它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七类;一、佛像画(或称尊像画);二、佛教故事;三、传统神话题材;四、经变画;五、装饰图案;六、佛教史迹画(包括瑞像图和戒律画);七、供养人画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据唐玄奘的译经,详细论述了敦煌石窟壁画中依据玄奘译经绘制的经变画,特别就各时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变、天请问经变、十一面神咒心经变、不空羂索神咒心经变、十六罗汉像的流行情况作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昙旷、乘恩、洪NFDF1、法成等高僧的研究,说明唯识学派学术思想在敦煌的传承和影响.并据<大唐西域记>等的记载讨论了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瑞像图以及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分析.将传统技法"十八描"与敦煌壁画中的线描及古代西域绘画的技法进行对比.将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线描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曹衣描"、"凹凸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一种造型方法,曾运用于古波斯绘画,然后通过佛教艺术融入中国画.  相似文献   

13.
1000多年来,敦煌壁画的艺术形态从"描绘画"到"再现画""、还原画"、"构建画",再到"数字重建画",经历了5种深刻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石窟壁画艺术的主流媒介也相应经历了由石壁到纸张、胶片、电影电视再到数字多媒体5种变革。无疑,主流媒介决定着壁画艺术的生存形态,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张大千起了重要作用。张大千总结出敦煌壁画的十大亮点,其本人亦受益于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相比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仅仅把敦煌壁画放在博物馆中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张大千把它作为"过去史"延续到"未来史"而放在创作实践中,成为"现实"的借鉴对象,更体现了敦煌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绢画和麻布幡画、经文图解,我们认为这些绘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本文从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选取一些实例来说明敦煌艺术并非单体领域,敦煌各类画是源于同一模式,反映同一艺术美学传统的。净土变相是敦煌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也是我们选取的第一个例子。初唐艺术家们在创造此类壁画时倾注了极大的创作激情,并赋予了辉煌灿烂的色彩。敦煌第217、220窟中的天国盛景就是代表作。敦煌保存的此期的挂幅画尽管数量极少,但是我  相似文献   

16.
敦煌壁画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分析,探索艺术的灵魂,分析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研究敦煌壁画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敦煌绘画来加以确认”。这是将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1982年,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中,肯定了康国古都  相似文献   

18.
本书是《中国壁画全集》中敦煌壁画第6分册,载有盛唐神龙、景龙、开元、天宝诸时代35个石窟的202幅壁画图版。这些图版有巨幅经变画、大型人物画以及建筑、山水、图案等,有的是首次刊印,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的精华,反映了敦煌壁画盛唐时期的艺术成就。这些盛唐壁画造型优美,构图宏伟,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代表着盛唐艺术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敦煌画,无论是壁画,还是绘于可移动物体上的画,制作年代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这一研究的证据。巴黎吉美博物馆的伯希和特藏为这种研究提供了近230幅的绘画和残片,其中最古老者断代为八世纪中叶(也就是所谓“盛唐”时代)到十一世纪初。如果与莫高窟圣地的绘画(其壁画可以追溯到北魏)活动实际持续时间相比,那么那些已知的绘在可移动物上的全部绘画(收藏于巴黎、伦敦和新德里)与前者相比则意味深长地晚了近两个世纪。这种延迟的历史原因一直是对敦煌文书进行考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一、天宫伎乐的由来及其内容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是指壁画中天宫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敦煌莫高窟早期的每个洞窟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题材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各时代流行的经典和教派不同、洞窟的题材内容、性质、形制也随之改变。早期洞窟的性质与禅修观佛有关,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