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九诀     
一心——苟子在《劝学》中云“君子结于一”,意思是说,读书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 二分——梁启超提出,把每天所读之书分为两类,一类需精读,一类供浏览。 三余——三国魏人董遇曾提出读书“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目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意是说,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四各——读书时,手边要备好字典、典故书籍、卡片和记录用笔这四种工具。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2.
三学:西汉文学家刘向少年、中年、老年时都酷爱读书学习,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学习经验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余: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认为读书时间可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到:宋代著名哲学家、儒学大师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3.
读书九诀     
一心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君子结于一” ,就是说读书要集中精力 ,一心一意。二分 :梁启超提出 ,把每人所读之书分为两类 ,一类需精读 ,一类供浏览。三余 :即三国魏人童遇常提出的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四备 :读书时手边要备好字典、典故书籍、卡片和记录用笔这四种学习用具。五到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六敞 :孔子说 ,好人不好学 ,其敝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敝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敝也贼 ;好直不好学 ,其敝也绞 ;好男不好学 ,其敝也狂。七录 :明末张…  相似文献   

4.
三心 陈景润说学子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三性 鲁迅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性:“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回 高士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三多 欧阳修治学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们商讨。”三余 三国魏明帝时的董遇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关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成大事者心经三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相似文献   

5.
三余 三国时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相似文献   

6.
《双语学习》2009,(7):I0013-I0013
古今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我最欣赏的是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象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三国时有一位叫董遇的学者,以研究《老子》、《左传》著称。有人想拜他为师,向他求知问学。他却不肯施教,而是说,对要学的书,一定要先读上百遍,然后才能开讲。“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想向他学习的人认为没有时间读书,董遇便教导他们应利用好“三余”时间。学生问哪“三余”,他解释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  相似文献   

8.
余俊 《师道》2006,(4):47-47
读书是一种习惯。什么是习惯,习焉不察,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种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到自己不能察觉的时候,就成了习惯。英国作家毛姆说他喜欢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诗,这是他读书的习惯之一;欧阳修的“三上,三多”是他的阅读写作习惯;三国著名学者董季直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是他争分夺秒学习的习惯;司马光的警枕夜读是他克服瞌睡,增加学习时间的习惯。读书形成一种习惯,而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读书是一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9.
三国董遇酷爱读书,其法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魏略》这段话意思是说:冬季是一年之中空余的时候,夜晚是一日之中空余的时候,阴雨天是各个季节中空余的时候,可利用这些空余的时间读书。欧阳修《归田录》记述钱思读书的三处:“坐则谈经史,卧则谈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是项复杂而艰巨的劳动,若非全心身劳作,断不会有收益。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8,(12):78-78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即教师要吸收那些原先被视为“他者”的东西,进而把吸收的东西内入到自己生命的内核。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致有三种策略:策略一,  相似文献   

11.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  相似文献   

12.
学法二则     
一、学习要循序渐进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这就是说,读书的时候,要循着书(由浅入深)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走,渐渐地前进,要熟读,要认真思考。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就不要急于学后面的知识;这个问题没有想通,就不要钻研下一个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这样,根基必须打牢。如果根基还没有打好就开始盖房,房子就会歪歪斜斜,最终倒塌。二、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说,读书必须作笔记…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治学的经验。有趣的是,好多经验可归纳为”三诀”。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打了三个比方: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国时董遇读书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相似文献   

14.
张毅龙 《湖南教育》2002,(18):20-21
前不久,笔者下普通小学搞了一些天的调研。耳闻目睹,发现不少学生在传唱“垃圾儿歌”。归纳起来,这些儿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戏谑的。如“李白撞墙贴海绵,一撞就是30天,谁知撞到老麻雀,麻雀一下成了仙。”这类儿歌往往是学生课后游戏时,当作顺口溜来念,或和着游戏节拍来唱的。一类是调侃同学的。如“某某一回头,吓死河边三头牛;某某二回头,乔丹改行踢足球;某某三回头,哈雷慧星撞地球。”一类是抱怨学习和老师的。如“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结伴闯社会……”这首儿歌在城区的不少学校都有流传。一类是夸…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16.
余敬忠 《云南教育》2001,(16):13-14
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即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的阅读方法。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里着重谈谈读书习惯和阅读方法。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古人总结的两种良好的习惯尤可在学生中推行。一是勤读多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掌握的知识自然也多,读书的经验也就不断丰富。二是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读书不仅要看,还要用心想,还要动手写。动手即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任何一篇课…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8.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一类是“精读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单元的前面。另一类是带※的“略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粗略读一读”的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再一类是带“△”的“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19.
读书学习讲“勤奋”、讲“刻苦”、讲“有恒”,无疑是正确的。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要达到更高的境界,仅仅在表面上停留于“勤奋”、“刻苦”、“有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思之善“悟”之。其实,前人讲读书学习要“勤奋”、“刻苦”、“有恒”,本来也含有深思和善悟之意。有人喜欢引用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相似文献   

20.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广东大埔县第二小学黄小云一、教给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