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湖南教育·数学教师》从第9期至第12期,每期都刊登了杨之先生以及他与人合写的文章,篇篇都写得精彩.尤其是他与人合写的教学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很别致的感觉.我读过许多数学教学案例,也听过许多数学课.同样的是几个常用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课、巩固练习等,但有的老师的课给人怪怪的感觉,虽然每个环节都漂亮,但却不能一气呵成,而是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2.
漫谈竞赛论     
引子这是1993年1月10日至29日——也就是那一年春节期间——写的关于竞赛论的11篇系列短文。对竞赛论我只读过一部著作,那就是本文中提到的冯·诺依曼(Joli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in)合写的《竞赛论和经济行为》。冯·诺依曼是有名的数学家,匈牙利人,二次大战期间人美国籍。他在好几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长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今天,美国普林斯顿有两条大街,纪念在那个大学曾生活过两位学者。一条是爱因斯坦大街,还有一条就是冯·诺依曼大街。竞赛论也是冯·诺依曼开创的一门数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他和摩根斯特思合著的这本书,就是为这个学科  相似文献   

3.
畅谈理想     
古 人 云 : “ 志 当 存 高 远 。” 理 想 是 一 个 永 恒 的话 题 。 我 在 指 导 初 三 学 生 以 “ 理 想 ” 为 话 题 进 行 写 作 时 , 写 下了 一 篇 下 水 作 文 , 献 给 我 亲 爱 的 学 生 们 。 话 题 为 《 读 写 天 地 》2004 年 第 三 期 笔 者 设 计 的 一 道 题 : 有 人 曾 问 三 个 砌 砖 工 人 : “ 你 们 在 做 什 么 。” 第 一 个 工 人说 : “ 砌 砖 。” 第 二 个 工 人 说 : “ 我 正 在 赚 钱 。” 第 三 个 工 人说 : “ 我 正 在 建 造 世 界 上 最 富 有 特 色 的 房 子 。” 据 说 后 来 , 前两 人 一 生 都 是 普 普 通 通 的 工 人 , 而 第 三 个 工 人 却 成 为 有 名 的 建筑 师 。 他 的 成 功 在 于 他 自 己 树 立 了 崇 高 的 理 想 。 请 以 “ 理 想 ” 为 话 题 写 一 篇 文 章 。 文 体 不 限 , 题 目 自 拟 ,不 少 于 600 字 。  相似文献   

4.
承诺     
刚升预初时,我的新同桌李伟欣问我借12元钱.他见我犹豫,便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纸,写了一张借条. 我看他那么认真的样子,于是从书包里拿出12元给了他. 一天、两天过去了,同桌迟迟未见还钱,第三天直至第一节课上了半节时,他才姗姗来迟.他可是从来不迟到的啊!会不会和还钱有关呢?  相似文献   

5.
讳输棋     
有自负棋名者,与人角,连负三局。他日人问之曰:"前日与某人较棋几局?"日:"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明·冯梦龙《广笑府》【解说】有个人自诩棋艺高超,和人下棋,却一连输了三局。过两天,有人问他:"前天你跟某人下了几局?"他说:  相似文献   

6.
正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2008,(9):22-23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相似文献   

8.
深夜来访     
1983年12月,我到北京参加中语会第三次年会,住在国务院第四招待所。我有随行带书并且随时看书的习惯,一天深夜,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有人敲门来访。来客自称何宝民,河南郑州人,正在筹划出版一本中学生刊物——《中学生阅读》,同时要物色一批作者。他刚经过这里时,见门外写着我的名字,不禁喜出望外,便下定决心要来见一见他心中已经很熟悉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儿子高一时成绩是班里第十名。语文、英语两门是他的弱项。我要求他每天写日记提高语文水平,他天天写,我天天看。第二天纠正第一天日记中的问题。从错别字到病句;从文章立意到段落结构、写作手法,一步步地提高他的语文水平。开始是每晚睡前交流,一段时间后儿子说每当他想睡觉时,我就说学习,他根本记不下。于是改为每天午饭时边吃饭边交流。有一篇读后感我改了三次,他写了三次,直到我看后满意为止。有时他感到无事可写,我说:学习中的体会、生活中的烦恼、游戏中的乐趣……都可作为写作内容,只要条理清楚,说理透彻就好。在一篇日记里他对自…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用无韵体写的三十七部诗剧中有十三部是喜剧,除了三部悲喜剧外,其它十部均写于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喜剧歌颂爱情,赞美友谊,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喜剧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三大类:热情奔放、敢于追求理想和爱情的男女主人公,阻挡爱情发展的对立面人物和插科打浑的小丑。  相似文献   

11.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6)
老师: “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学生: “我爸爸写了上半篇,妈妈续写了下半篇,是合写作文。”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  相似文献   

12.
听課瑣記     
最近,我听了我镇第五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陈玉璋老师两节课,颇有收获,琐记于后。题目扣得紧陈老师教的是高小三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课。第二节他板书课题后,告诉学生要注意题目中的“和”字,有了这个“和”字,就说明文章是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不是写一个人的;是写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的,不是把两人孤立起来写。然后问学生:“本文是写他俩什么关  相似文献   

13.
我在《论鲁迅的抒情散文》一文中说:“本质上富有极高的抒情诗人气质的鲁迅,时代使他成了喜剧家,他以讽刺幽默的笑声,来‘撕破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而讽刺,在鲁迅看来,正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然而鲁迅还是写了诗,正如郭沫若说:“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鲁迅诗稿·序》)他的各体诗歌共61题,  相似文献   

14.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15.
上初一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玩得最好,我们每天一块疯。一天我去他家,看到卧室墙上贴着张纸,写着我们班的成绩排名,我第三,他第十几,一个箭头从他名字出发,画了条弧线然后对准了我,我当时太过幼小,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16.
梦回桃花源     
<正>人人都知道那个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张寿,那个随太守去寻人间仙境的渔人张寿。张寿是我的夫,一直以来,他都是勤劳本分的渔人。习惯了和他相濡以沫的日子,习惯了看他温柔的笑脸,我以为,我会和他这样一直到老。那天,和往常一样,我望着将出门的张寿,轻声道:"早些回来。"他点点头,出了门。太阳落山了,却不见他的身影。一天,两天,三天,我焦急地等待着。第四天,他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对我说,他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那时,我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能平安归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作文,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明明是亲身经历的事,明明是与之共同生活过的人,材料就在他自己脑子里,但他还是骑马寻马,东张西望,说是没有东西可写。那末,如何帮助学生把身历其境的、藏在脑子的记忆仓库里的材料挖出来,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在这方面,我曾作过一点尝试。有一次,我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要求他们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希望写得具体些、丰满些,要有实实在在的事例,不要说空话,发空议论。隔了一天,学生顾江交来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祖母》。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祖母手把手地教他刚入学的弟弟写了个“多”字;第二件事是祖母教他洗衣服;第三件事是告诫他:取得成绩,不许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上完一堂语文课.我匆匆赶回办公室,陈明同学从后面追来说:“高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告诉了他四大喜剧,可四大悲剧只想到三个,便对他说:“另外一个悲剧我晚上回去查一下,明天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刚开始,儿子小迪把上学当成了乐事。头两天,还在睡梦中的儿子一听到我喊"上学啦",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了。第三天,他变得有些勉强。到了第四天、第五天,他干脆哭着喊着不愿意去了。原因是第三天他和小朋友打架抓伤了对方的脸,挨了老师的训斥;第四天他试图去摸滚烫的开水壶,被  相似文献   

20.
催学生还钱     
有一位学生和我之间有两次经济往来。 第一次是在一个傍晚,学生在学校出黑板报直到天黑,我主动借给他5元钱并把他送上出租车。第二天,我估计他会将5元钱还给我,但是没有。第三天也没有,第四天还没有……大约过了两个星期,我才很不好意思地向学生要回了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