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和谐统一.我们都知道,知识不是素质的全部,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格意志、科学文化、能力、毅力、心理等多方面的内涵.而人文素质包括人文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修养,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显然,和其他教育相比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很多大师级科学家人文素质都是非常高的,比如杨振宁、李政道等,他们在给国内青年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他们成长所起的作用,强调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如何报效祖国.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应当说,某一门科学技术不需要每个人都掌握,但人文素质却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因此,人文素质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它的培养和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3.
谈到学校人文教育,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发展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地方.学校人文教育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师生员工提高人文修养,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过程. 教育家高焕祥在《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一书提出:每个人都有三种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从学校层面上看,人文教育是人文积淀、人文体验和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教育传统.通俗地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性、道德、文化、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品性.人文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何做人",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的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值得每个人进行学习。戏曲鉴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鉴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人文精神,运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戏曲的鉴赏,不仅能培养鉴赏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充分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在利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循循善诱,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塑造。同时实现学生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即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和5个课程系列,通识课程使学生成为人文素养与智力品质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有利于高职师范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可在高职师范教育设置"听说读写技能类、文化与审美类、实证与数学推理类、社会认知类、组织管理类、创意与创新类"这六大类博雅教育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长期以来,高校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由此而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要改革现状,必须从教学入手,增加"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传统文学修养"两门主体课程,以构成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一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赵惠娟 《文教资料》2012,(13):50-51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教育传统。通俗地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性、道德、文化、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品性。人文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育的问题,出在教师在驾驭"两课"教材内容、阐释"两课"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两课"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上,忽略或轻视文化内涵,削弱其文化功能,表现出对教材思想的理解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对文化内涵的漠视或淡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从远处说是民族的根,从近处讲是民族的魂.在育人问题上,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是"两课"教育的主干、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两课"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其政治思想和文化内涵的认同和内化;在嵌入其中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及价值取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今高校人文文化柔性渗入遇到诸多问题及挑战,人文文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如何在高校教育中渗入"人文文化"并充分发挥人文文化本身仁义道德的伦理教化功能和完美人格标准的审美功能。通过理解与提高认知,通过加强教育主要载体教师自身人文修养,通过校园人文文化大环境建设等手段,将人文文化柔性渗入高校教学是本文的重要主题。本文围绕着人文文化对高校的积极影响以及高校教育的人文现状,展开了逻辑与现实的阐述,并结合人文文化的历史思想探究了高校人文文化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先进德育文化是指在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下,培养学生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的一切文化的总称.先进德育文化是在对传统德育文化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基础上,创新重塑而成的.德育文化的建构应确立知识、能力、精神融合渗透的教学体系,并开展信念、情感、行为有机结合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吕玲 《职教论坛》2004,(27):57-58
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化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等)是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所开设的语文课应该由大语文观作指导,发挥传承文明,塑造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使学生养成较高人文素质的责任.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此加以落实正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其培养成为有内涵有底蕴的创新人才;但在传统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材编写或流于形式,或过于专深且选题随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材应照顾学生基础与行业需求,将文化史的通才教育与文化专题的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推陈出新,并具有地方特色,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方可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对提升人文修养,增加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要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经典"培养"精英",为培养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必要的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传统语文教学重语言、轻人文,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古诗词意境清新,富有哲理,且韵律性强,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是传统儿童语文及修养启蒙教育的重要题材,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不仅可行,而且现实意义重大.文章就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林福庆 《考试周刊》2014,(38):110-110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的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者针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人文素质.本文认为主要是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承接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具有深厚文化修养、高尚道德涵养、良好人格修养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浸染、高等教育自身的失误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迷失,人文品质弱化,人文价值模糊,人文修养欠佳,人文方法缺失.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视界融合;在教育内容上,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变"游击战"为"阵地战";在教育途径上,构建"立体化"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在教育评价上,重构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