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发声体的_也就停止了. 2.如图1,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 3.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停止了,发声厂阳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也能传声. 4.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 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  相似文献   

2.
病例一概念混淆 实例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停止  相似文献   

3.
题1:古时的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土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相似文献   

4.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5.
敲击桌面,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观察桌面上物体的表现;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放一段录音,用手触摸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等等.比较这些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从而找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锣面或音叉,声音马上消失,  相似文献   

6.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是小学《科学》(苏教版)的一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如下。一、激活旧有知识经验1.教师用保鲜袋吹出不同动物的鸣叫声,引起学生的注意。2.师:谁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使它发出声音?(生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再开展活动,让学生依据经验尝试不同的发声方法,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3.请你说说自己的方法,直接做动作也行。(板书:擦、拍……)二、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或假设1.教师演示,让易拉罐底的水随响声跳舞。(将易拉罐的底部穿孔系上包装绳,教师用力捋着浸湿了的绳子,让罐体发出类似蛙叫的声音,同时让易拉罐底部水如放烟花般…  相似文献   

7.
声音的传播     
推荐理由:每位基地学员进行了自成一体的综合评课,基地主持人则用评课观察的方式强调了评课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评课目标本次评课探讨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二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如何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章第1节内容.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之一,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设计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2)知道发声体振动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2010,(8):F0004-F0004
乐器产生的音乐取决于乐器的大小、形状,乐器的材质以及演奏的方式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声音的传播与多普勒效应籍开广李青松⒇(山东惠民县一中25170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奔驰的列车响着汽笛朝我们驶来,当隆隆的飞机呼啸着朝我们上空飞来的时候,汽笛声和飞机的呼啸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越来越高;而当它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决策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根据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考虑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需要以及兴趣;考虑哪些教学材料、技术、辅助手段等教学资源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学生进步。在宁海县中片初中科学主题式研训活动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令我感触很深。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到位,活动开展有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仅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为此,可做一个简单实验。 1 实验器材 录音机、蜡烛、节奏强的录音带等。 2 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放在录音机喇叭附近,使火焰中心与喇叭中心等高,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蜡烛的火苗跟着音乐节奏跳动。录音机喇叭的振动,引起了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使火苗发生振动,说明声音是靠空气传递的。 (2)将点燃的3支蜡烛放在离喇叭同样远的地方,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3支蜡烛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册《声音的传播》一课中,“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文中仅列举了两例:上课铃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此来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仅靠此说明,学生虽能明理,但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现象。这次我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一位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精心自制教具设计了下面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声迎大小由谁定初二物理课本中真空铃的小实验说明,声音只有在一定的物质里才能传播.这种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果没百物质做煤价,声音是无法传播的.一般说,固体传声较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当然,同种状态不同物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等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二、固体传声有妙用利用固体传声快的优点,可使人远而早闻,聋而能听.住在铁路附近而又较有心计的人,在看不到远处驶来的火车又听不到汽笛声时,他们可以耳贴铁轨,根据听到的隆隆声的强弱来判断火车的远近.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不幸…  相似文献   

15.
刘虹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56-57
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和所接受的教育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步改变“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刘虹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9):56-57
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和所接受的教育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步改变“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1]本文参照《物理课程标准》[2],通过教学实例介绍作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1教学实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  相似文献   

17.
18.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铁力市教师进修学校何玉芹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利用反证法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教具:...  相似文献   

19.
两人相隔一定距离,相互能听到对方讲话,这说明声音可以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声音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这就是声音的传播现象.关于声音的传播,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又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声音的传播实验,要么使用抽气机,使瓶内气体变稀薄;要么使用烧瓶将水烧至沸腾,加盖冷却后使瓶内气体变稀薄;由气体逐渐变稀,传出的声音逐渐减小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