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的悲音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悲剧性命运,但这些女性群像又都共同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追求和谐。文章把小说中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分为哥萨克传统女性与叛逆女性两种类型,分析她们悲剧性命运之中的和谐美感及其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既具有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又闪烁着与命运抗争光辉的女性形象刘兰芝.这一艺术形象集中了中国女性的美,达到了多种美的和谐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歌剧《洪湖赤卫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朴素又崇高的女英雄韩英,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方面分析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形象塑造的成功感人之处,并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期刊是以教育为主题,面向教育。作者的刊物。它围导着教育的目的、作用、任务发挥着特有的宣传指导作用,它注重知识,研究内涵。因而,教育期刊的封面设计,既有一般封面设计的共性,又有其个性──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一方面要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刊物的主题和精神内涵;一方面又要表现出设计者独特护艺术感受和艺术风格,给读者以美感,从而达到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笔者以多年从事《内蒙古教育》(综合性教育期刊)装帧设计。作的体会,就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突破制约创造个性综合性教育期刊,塑造着为人师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性决定着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八十年代的今天,只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已大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审美欣赏的需要了,借鉴西方现代文学中如象征、隐喻、荒诞、对比等艺术手法塑造典型已成为当代小说的发展趋势。古华的中篇小说《贞女》,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郑义在《远村》中刻画了黑虎这一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个成功的狗的形象,而古华在《贞女》中又成功地塑造了第二个成功的狗——小豹子的形象,一个既可从真实的意义上又可以从象  相似文献   

6.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鲜活灵动的人性化的动物世界。动物形象是人物形象的参照,作者理性思考的载体,它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们还是作者构筑小说情节结构的艺术手法和审视人类的艺术媒介。动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容量,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是一种运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和塑造人的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审美教育曾作过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既不能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又不能用德、智、体育来代替。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路景观应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除体现其实用功能外还应再现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即和谐丰富的层次美、纵横交错的结构美与变幻万千的虚实美等。传统道路景观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单一美感与实际功用,从素描中的层次荚、结构荚、虚实美等三个审美层面考察素描空间关系在道路景观塑造中的表现,并结合素描的审美体验来阐释道路景观的空间塑造,在考虑实用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探讨道路景观设计如何渗透美学理念以建构具有和谐美感的道路景观层次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感教育又称为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可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审美个性,美化学生心灵, 培养优美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材蕴涵着丰富的美感教育内容。笔者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尝试美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李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的关于审美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要求,是"真""善""美",并使之统一在一个系统之中。将真善美在道德领域统一起来,追求审美尺度和伦理尺度的和谐统一,塑造道德——审美的人性结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追求的中心价值和终极价值,把审美教育融入思修课,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审美化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道德体验升华为审美体验,以审美体验提升主体尊德乐义的乐道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琪 《天津教育》2006,(8):18-18
科学、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人们在获取科学和艺术成果的过程中追求完美的表达形式,非常需要创造性的激情和美感。南开大学李建珊教授在《浪漫的理性:科学和艺术的对话》一书中指出:“不少人把知识传递当成教育的主要内涵,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缺乏甚至放弃对于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蕴藏着极大的危险。”生活中没有审美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提高审美认知的能力是一种责任。要用审美追求涵养教师的魅力,使审美教育承担更多的全面育人的责任,进而把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作为美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而古典诗词更是美的化身,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但彼此间既不涵盖,也不可相互替代。艺术使人们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助于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要在根本意义上体现出其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有效性,则必须强调应在一种和谐有机的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审美就是美感教育,其中情感是关键。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齐艳 《小学校长》2006,(3):38-38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是研究教育如何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教育手段,生动有效地感染爱教育,而受教育又如何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能动地接受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8.
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学前教育的一块处女地。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际教育能力的高水平的应用型幼儿教育工作者,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育现状,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此,我们重新思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中在本科课程中加大艺术教育比重,是我们这次调整课程设置的浓重一笔。一、学前教育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一艺术教育是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在我们课程中主要体现为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所获得的艺术审美经验对…  相似文献   

19.
作为艺术虽然都能给人以美感,但由于其物化形态不同,都又各自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性。我们对各类艺术审美特性的把握有利于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本文试就语言艺术中的叙事文学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评述,以求同行的指正。寻求“和谐”之路,宽于其他艺术美好的东西总是处在和谐之中。叙事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它能给审美主体以更大的自由云寻求和谐之路,可以使其展开更艳美的双翅,去自由地通过再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来体现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它写人、状物、叙事、剖心,既可极自由地从“时间”上叙述,又可天  相似文献   

20.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借助它们,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美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美的事物是这样,教材中的“丑形象”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挖掘其审美的因素,同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美化社会。一、在笑声中受教育作家塑造丑的形象,大都运用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目的。其显著特点是引人发笑,在笑声中销毁一切无价值的、虚伪的、恶的东西,给人以一种幽默。对于这类丑形象的分析,课堂气氛常常是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