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创新素质是个人总体素质中的核心成分,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因为创新教育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的潜能,而思想品德教学是传统教学弊端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部分,因此,创新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唯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要使课程更加社会化和生活化,更加个性化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如今,新的基础教育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要更加重视这一问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面对整个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学思想政治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改革要探讨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无论是从课程性质、学科特点还是从教学内容不仅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还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我国一些学者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但结合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探讨本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了这一目标。那么,学生的数学创新素质又是如何培养的呢?一、强化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而创新人才的内涵、渊源和特征,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探讨的.明确创新及创新人才的具体内涵,是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支持,据此,我们可以从宠观及微观的层面上,总结和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加强调教师的教法,以及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途径和方式上进行研究,在创新素养国际研究的启发下改革以往课程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在课程开发和设置上更加注重创新素养的设计和深入,但依然收效甚微,存在许多困惑。针对我国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借鉴日本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方式和课程,提出更加有助于促进我国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方式和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关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更加深入的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的世纪。其显著特征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更多生力军,是高等教育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迫切要求。为了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7):151-152
新课改不断深入不仅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要求教学层面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通过对部分高中化学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也导致教学层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很大的难度。现阶段,教学层面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加要成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难点,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以高科技、网络化、低能耗、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将迎来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对人的能力与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看成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未来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的本质要求。各科教学,都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一、清…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何以承担培育创新人才之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让我们感到鼓舞,同时又让我们感受着使命与责任的重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毫无疑问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也将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历程。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使得这一使命更加凸显,更加紧迫,更加富有挑战性和机遇性。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在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着重突出创新思维特点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创新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关专家认为,创新不足是制约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更加深入的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的世纪,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虽然我国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但仍然底子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要摆脱贫困,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就需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在这里略陈管见,愿与中学物理教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不仅要重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要更加重视管理创新。企业家是管理创新的主体,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6.
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思考动手能力。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补充。科技创新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更加深人的世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简单她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已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世界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而创新作为时代的主流,国家与社会在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创业人才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方面越来越重视。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为主要目标,建立更加实用的教育体系与更加专业的学科系统,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要。通过构建创业文化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的创业方向,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复合型管理及工程人才。通过竞赛的方式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地提升创新意识,将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能够更加激发大学生群体主动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正确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主动寻求方法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能力。同时,竞赛组织过程中可以更加紧密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目的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思政课教学和考试改革都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什么样的考试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呢?什么样的考试是有效的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考试考核测量手段就是有效的考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功能目标的考试,就是有效的考试.为此,明确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探索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是提高思政课考试有效性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