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2.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一、领悟诗意,需要有质量的朗读最近,我区小语优质课、特色观摩课比赛相继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3.品赏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在充分领悟意境的前提下,将古诗改写成散文。二、教学重点领悟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三、教学难点将古诗改写成散文。四、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琅琅上口的节奏,那抑扬顿挫的韵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上学了,我们听过、读过、学过的诗  相似文献   

4.
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展现出来,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古诗教学应致力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几年来,我在古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绘画法苏轼曾赞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中去感觉美、领悟美、表达美,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陶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境和境界,是诗词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是诗词作品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好诗离不开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突破语言、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审美的深度,是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品悟意境这个角度来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学作品,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的这句话从实质上道出了诗歌教学应立足的方向。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它之所以达到如此效果.是因为诗中所表现精巧的构思美、高大的形象美、壮阔的意境美、强烈的情感美、和谐的韵律美和修辞的文采美达到完美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采用反复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体会诗中美的韵味,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古诗词作品的积累和感悟,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好诗词教学关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品读诗词作品:一是从序或注解入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二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让学生掌握挖掘诗词意蕴的"金钥匙";三是探究用典化句,准确领悟作者的用意;四是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五是让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诗歌。教师通过适当方法的点拨和运用,让学生能够学会赏读诗词作品,准确领悟诗词意境,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余凤玲 《考试周刊》2014,(33):25-25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由此可知,优秀的诗歌,意象鲜明,意境深邃,传之以情,给人以美。在高中教学实践中,阅读鉴赏诗歌,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而进入意境,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主体,是诗歌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的灵魂。译诗要发掘意境,领悟诗美,把意境和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发掘诗歌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修养等。其次,可从意象、修辞、句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再次,可对字、词、句进行点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3.品赏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在充分领悟意境的前提下,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而目前的古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意境美的感动。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就必须充分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如何在字斟句酌中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呢?几番磨课下来,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一、诵读品词,感受意境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哪种体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相似文献   

14.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较大比例,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在小学阶段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运用故事法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教学法体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小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美的感染与熏陶,使古诗文的教学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诗,是诗人对生命咀嚼过程中所营造的美,这就需要在教读诗歌时,要想尽办法将学生带入那种美的氛围中去,深刻地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而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思维方式,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自我陶醉,而学生仍是局外人,老师很难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中去。而多媒体利用计算机传递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的集合。能提供多种文字信息、多种声音信息、多种图像信息,使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像并茂,更加直观和自然。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诗歌教学开辟了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像 ;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 ,也许就够了 ,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就是这样教学古诗的 ,即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 ,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动手用画、讲、写等方式体味古诗的诗情画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读中理解要求学生以个体自学为主通读全诗 ,读悟目标是生字新词的认读、诗题理解、诗大意的初步感知。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库(出现形式选择 :电脑课件、书面文稿、黑板板书)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以帮助学生认知。资料内容如 :①诗人…  相似文献   

17.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全新的含义。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进入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借助吟诵及通过视频再现意境,让学生感受那幽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品味诗歌语言,描摹意境。从而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领悟,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提升,使学生通过阅读,品味体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鉴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象、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正>【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探究总任务】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