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补偿模式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严重偏低,不足以解决他们失去土地后的隐性失业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构建失地农民就业和长效保障机制:提高补贴标准;建立政府征地调节基金,解决补偿标准不一问题;设立政府主导的就业扶持基金;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随着河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其中一部分成为新的困难群体,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境遇。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依靠和保障,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难以维持其长久生活的。因此,面对河南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地农民,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培训是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强大动力。树立“以农民为本”的观念,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政府主导和服务职能;强化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增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就业。重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加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应运而生,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动辄占地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大批耕地被征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失地农民怎么样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要慎重思考的问题。要想让失地农民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就如何建立吉林省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如何改善失地农民就业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解决吉林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书琴 《成人教育》2008,(11):34-3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了失地农民,其就业困难和生活艰难令人堪忧,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关注失地农民构建和谐南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市失地农民经济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情况不理想、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失地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为了构建和谐南通,必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经济生活困难,完善征地补偿的政策法规;重视房屋安置;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虽然已在全国逐步建立,但是新问题日趋凸显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从经济人的角度阐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失完善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拓宽筹资模渠道等改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逐步向城市过渡,越来越多的耕地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被城市规划所占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失地农民这样特殊的社会群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失去土地的农民俨然也失去了一系列权益,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对此不仅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也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添加更多的不安定因素,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阳市失地农民就业资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解决其就业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就业资本直接影响着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本文在对安阳市近郊失地农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就业资本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资本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在失去土地的过程中也失去就业依靠与文化、精神寄托,导致失地农民闲暇精力过剩,闲暇时光最终演变成闲暇危机。闲暇危机主要体现在闲暇时间的浪费、闲暇活动的低俗化以及闲暇心态的失衡。导致闲暇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个体选择不自由、社会及文化应对能力不足以及体制困境有直接关系。因此,针对失地农民的闲暇危机,需要借助公共文化场所开展社会教育、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教育以及政府主导开展职业补偿教育,进而转变失地农民的闲暇观、丰富其闲暇生活以及提升其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公平补偿和合理安置。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也由此倍增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尽快为失地农民建立起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在享有生存权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发展权,既是现阶段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失地农民的失业水平总体较高;职业培训、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起正向作用;失地补偿金、年龄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起负向作用;征地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失地程度和征地用途对就业影响不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就业.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原有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以及集中居住、经济因素的影响,引起了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五个方面的变化。政府应通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以及加强社区建设等措施,对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调适,化解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就业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从东部沿海城市到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的问题,云南省失地农民问题也逐渐突兀。因此,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应该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在促进就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沈广 《考试周刊》2013,(44):192-193
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是发展哲学的本质诉求,在解决途径上,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满足失地农民在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社会要求,借助就业安置、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加强针对失地农民的制度保障建设等方法,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创造失地农民发展空间与机遇等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传英 《天中学刊》2007,22(3):13-16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及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收入水平下降、失去社会保障,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原农业用地,部分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侵害失地农民利益,且征地后安置工作不合理,农民失地后易陷入失业困境,生活失去出路。本文通过马鞍山市征地拆迁调研,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迁安置工作中与失地农民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途径、就业安置及土地流转等方式缓解征迁安置过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