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五十年代赴美的留学生,於梨华切身经历了出国前后心境、心态的变化,洞察到了海外学子身在异域,远离亲人的精神恐慌和内心苦闷。目睹了“无根一代”在情感和文化上无所归依,彷徨无措,滞留在两种文化边缘的精神焦虑。真实地记录了留学生们在他乡求学,生存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中透射着对留学生的同情,同时也在试图为他们寻找一条合适的精神出路与情感归宿。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十年代赴美的留学生,於梨华切身经历了出国前后心境、心态的变化,洞察到了海外学子身在异域,远离亲人的精神恐慌和内心苦闷。目睹了"无根一代"在情感和文化上无所归依,彷徨无措,滞留在两种文化边缘的精神焦虑。真实地记录了留学生们在他乡求学,生存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中透射着对留学生的同情,同时也在试图为他们寻找一条合适的精神出路与情感归宿。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延续多年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的教学状况,使教学充满了生机,增加了教育魅力,拓展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代表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延续多年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的教学状况,使教学充满了生机,增加了教育魅力,拓展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又见余映潮     
正依然是那满脸慈爱的笑容,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年近古稀的长者,或许是他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让他永葆青春吧!这一次聆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陋室铭》,一篇是耐人寻味的寓言,讽刺了那些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一篇是格调高雅的文言文,抒发了刘禹锡旷达致远的情怀。两节风格完全不同的课,却被余映潮老师演绎得同样精彩!《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一课四学,  相似文献   

6.
又见金盏花     
金盏花开在姨夫家很不起眼的露天院子里,离开姨夫家的那天早上,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向姨夫索了两株金盏花带回家。回家后,我买来豪华的花盆,挖了些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它栽了进去,我还想到了为使它的根便于呼吸而费尽心思地在花盆底下多凿了几个小洞。于是,这棵“有幸”被  相似文献   

7.
又见王道士     
《当代学生》2013,(Z2):111
几年前,翻看《文化苦旅》,首先让我震惊的便是那位王道士。贩卖古籍且不说,还嫌石窟中的壁画色暗,派人粉刷。那一刻,我们似乎清楚地听见敦煌悠长的叹息。王道士自是使后人哀之,而今人怕也要步其后尘,画蛇添足,不暇自哀而又令后人哀之。需修者何?非旧居也,而是人心,是今天我们对文化的态度。①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延续多年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的教学状况,使教学充满了生机,增加了教育魅力,拓展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回首又见他     
“他从来都是用纱布蒙着脸的。”“是吗?”“他告诉我说因为他从小就染上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水壳疮。”“那你为什么还和他在一起?”“那时候小嘛,大家相识也是一种缘。何况他露出的眼睛好大好漂亮,他说这种疮是有20%的可能性医好的。”“那他为什么不去医?”“嗯……他穷,家里没有钱,所以他根本没什么朋友。但我从来不嫌弃他,也许是因为对他同情,也许是因为他的眼睛……”“然后呢?”“然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我们虽然当时很幼稚,但是谁也离不开谁。直到有一天,我妈妈开始干涉我们,说什么‘男生女生之间交往不应该太多,…  相似文献   

12.
又见漂泊鸠     
二、克隆当我醒来时发觉自己睡在地上,房间里一丝光亮都没有。这是什么地方?爸爸在哪里?我害怕极了。“爸爸!爸爸!”我大声呼喊,可是没人答应。我想起来了:在我昏倒之前,爸爸就昏倒了,说不定他现在还没醒过来。我急忙在房间里到处摸索(mōsuǒ)。咦,什么东西压着我的后背?原来是我的背包。我急忙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在房间里照了一圈,除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这里没有其他东西了。那扇不大的木板门上,安着一把球形锁。我试着扳了一下,门无声地打开了!门外是长长的走廊,一个人也没有。左边远处有一个房间的门没有关严…  相似文献   

13.
在《维吾尔人》等三本书中,作者千方百计刻意宣传的,是泛突厥主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取混淆概念的手法,把民族、人种与国家混淆起来;把民族的族源和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混淆起来;把民族间的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的来源混淆起来;把古代突厥语系的各民族和维吾尔族等同起来;把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中央王朝和现代概念上的伟大祖国——中国  相似文献   

14.
又见朝阳     
政治老师说这里6年前是一片桦树林,计划中的运动场到现在还没建好。我就这么躺在这片荒地上看着天上的云,想起家里坏了的PC,叹一口气,心里很是不爽。只好回班上看漫画,结果被李朝阳看到。郁闷啊。这就是李朝阳的口头禅。后来由于说的次数太多,连他自己也觉得真的郁闷了。通常在我们上他的课遇到不懂的题目时他就会有说这句话的冲动,突然又发现再说下去就不是郁闷而是很郁闷了便戛然止声。李朝阳是在一个一地阳光的上午接手我们班的。那天他穿一件李宁衫背单肩包戴着耳机摇摇摆摆走进教室。我当时非常抱歉地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像忍者神…  相似文献   

15.
又见彩虹     
哥中师毕业就上了桃花山小学,那年他整好20岁。桃花山小学地处三县交界之地,离家足有150里,方圆几十里都是连绵的群山,那里海拔不是很高,但是丛林密布,怪石突兀,经常有狼出没。山上没有桃花,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给它起了个这么浪漫的名字。一条曲曲折折通往山上小学的小路,是同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以后的几年,哥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上山、下山的。小学座落在半山腰的一块开阔地上,只有4间简陋的房子,3间作为教室,1间作宿舍,没水没电,吃水要到山脚下去打,晚上点煤油灯。哥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这一呆就是7年,把人生中一…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12)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节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  相似文献   

17.
又见二恶英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原先是个风度翩翩的帅气男子,然而在竞选期间,却像变了一个人,非常丑陋。医疗专家公布的诊断结果表明,是二恶英毁了他的脸和健康。约翰·亨利是英国临床毒理学家。他指出,从照片上能够明显看到,短短的几个月内尤先科的脸部就发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而这种扭曲疮伤可以肯定就是“氯痤疮”,这也正是大剂量二恶英中毒的典型症状。除了面容被毁外,尤先科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患病症状,包括背痛、急性胰腺炎和神经麻痹等,也不排除以后患癌症的可能性。二恶英是一类多氯代三环芳香化合物,是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这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又见鹭鸶     
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悠步。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合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个梅雨时节,又是一场缠绵的雨后,又是一片明净的蓝天,不知何方传来那支熟悉的曲子,让我想起了那个萨克斯少年。五月的天总是多雨,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变色龙》剧组同学的心情。以饱满激情演出完的我们轻松地坐在台下欣赏其他学校的精彩表演。主持人告诉大家最后一个节目由聋哑学校展示。片刻后,不见有人登台,却听到那悠扬的萨克斯的旋律。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循声望去,却见剧场座位的最后一排站着一位萨克斯少年。他很高大,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制服,一张稚气的脸很英俊,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我明白了,他是盲人。他手指按着萨克斯键,那样饱含深情。一曲《多么美妙的世界》回旋在每个人的耳畔,仿佛在诉说在他心中对最美生活的憧憬。我感到每个音符都在强烈叩击我的心扉。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看来,张江舟的人物画创作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文化选择。在他看来,现代文明在奢侈地挥霍着欲望,无情地消解着人类历尽艰辛获得的文化理想,进而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断裂。基于这一判断,他将审美目光投向了中国西部——这是一个由"神秘的宗教文化""淳厚的民俗遗存""多彩的民族艺术""厚朴的民风民情"所构成的文明净土。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许多著名画家如赵望云、石鲁、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