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时间:2009.05.14范围:闽:福、厦、泉、漳、莆、宁、龙、三、南;浙:温、丽、衢;广:汕、梅、潮、揭、江;上、鹰、抚、赣等.意义: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它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更是忙于播种的季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与支持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竭诚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福建教育学院在保质保量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走出学院办培训,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3.
区域行政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北部湾相关区域行政规划存在缺乏法律指引、协作机制薄弱、公众参与程序缺位等法治缺陷。在借鉴国外区域行政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从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间协调机制、构筑公众参与机制三个层面构建北部湾区域行政规划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更是忙于播种的季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与支持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竭诚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福建教育学院在保质保量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走出学院办培训,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尝试  相似文献   

5.
谢弦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6):38-42,46
区域品牌战略是“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区域品牌的内涵与特征、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关联分析,进而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创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所借鉴.yh  相似文献   

7.
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对象,从投资环境、区位和资源优势、支撑体系、一体化发展、整体经济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泛珠三角合作中旅游合作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优势农产品,是指在我国的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  相似文献   

9.
近年福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列,福清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建设。本文首先概述福清经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福清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对加快福清融入海西经济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个例,分析经济相对弱势区域发展模式,提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从空间格局来看应该采用“大福建”网络式模式:科学判断区域主导产业,创造“极化效应;”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利用强势区域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由福建省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闽北要实现快速堀起,最为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拓展发展的制约瓶颈。以选择武夷山建设闽北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有科学合理性,打造武夷山魅力之城,对于闽北实现快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福建高职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形势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环境,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福星 《中国教师》2011,(15):24-26
<正>在2009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等11个区域发展规划,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再加上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沈阳经济区这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基础,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等方面合作,并提出了两大经济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开放通道。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区域对比以及具体的提升策略方面,缺少从管治角度进行的分析。基于此,首先对管治理论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所面临的区域协作问题,并就其多中心区域格局下的空间协调和管治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自然资本相对稀缺的时代,福建省经济发展已经无法复制主要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福建省在新时期协调发展,引入生态效率理论,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度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福建生态效率明显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各种生态效率与其劳动生产率协调性不如浙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最终实现两岸经济长期合作双赢的新格局。文章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分析了温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既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又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出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港台资本共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山、海、侨、特”的优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著名侨乡为代表的部分沿海县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大量吸收港台资本、开展同港台企业的紧密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为港台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港台资本的作用和潜力,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长期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