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3“内容标准”的第一部分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区域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构建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要求学生先初步了解什么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来源及大小,再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太阳...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构建 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课程标准来说,该教学内容要求师生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高中地理各版本教材都针对该课程标准选取了不同的案例,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如表1。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构建 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建伟 《地理教育》2011,(10):15-17
一、知识构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这条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二部分是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第三部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构建研读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难发现,其强调的是“分析”,强调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特征,并会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即掌握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比较的两个目标区域(要有可比性);第二,明确两个区域划分的依据;第三,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第四,能分析各区域的自然特征;第五,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六,比较两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差异;第七,比较两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第八,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利条件,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其实质是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洪杰 《地理教育》2014,(Z1):19-21
正一、知识构建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本节标题看,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人口的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构建湘教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浙江省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将教学要求解读为三条基本要求:了解地壳的物质组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构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娅娜 《地理教育》2013,(11):13-14
一、知识内容建构“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内容编写依据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条“标准”。从“标准”内容要求看,旨在学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要求改变以往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状况,二是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文如付 《地理教育》2012,(Z2):24-26
一、知识构建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课程标准来说,该教学内容要求师生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构建 1.主干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趋同性 从主干知识看:①4个版本的教材均介绍了3种城市功能分区,即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只是不同版本介绍的详略存在差异,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都比较详细,湘教版的阐述偏于简单。对于城市的其它功能区,湘教版和中图版都有介绍,但类型划分和命名并不统一。如湘教版呈现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构建 本文解读涉及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这条课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曹元 《地理教育》2013,(Z2):21-22
一、课标解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的课标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这条内容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案例比较认识到: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而不同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比较开始,探索分析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再结合地质、地貌、水文等差异,归纳产生土壤、植被等差异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地理教育》2011,(11):10-12
一、知识构建 本文解读的是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这一课标包括两层含义: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为例说明它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人口迁移”的要求,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行为表现。就学生而言,不是简单地说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事实,也不仅是列举出人口迁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而是要联系实际事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反映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树民 《新高考》2007,(1):49-56
【重点突破】1.区域差异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形成了三大地带,三大自然带影响着三大经济地带,而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构建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涉及天文知识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相关知识,安排在高中地理的开始。认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乃至其它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发扬科学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长远而积极的意义,绝不能从高考出题的比例来简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