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6,(24)
水利工程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但是,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影响,从而对水利工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阐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基本概念出发,在论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评价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对于调节区域内水资源分布情况,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水利工程也成为保障居民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的重要设施。随着我国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也发现了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且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也开始关注各种施工项目对生态产生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根据项目的具体特性,明确了项目实施及建成后对生态的不同影响,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所起到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为后续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开发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而且复杂的,主要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等民生工程重视度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工程质量也在逐步改进中。水利工程无论在抗洪还是蓄水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带给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的真正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水利能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只有单方作用,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而言。在水利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产生长期而又不可逆的消极影响。目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水利工作者在规划水利建设进度时要多加研究,使我们在利用水资源时不产生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在水力发电、解决防洪防涝、供水、水上运输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需要警惕,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何处理好随之而来的局部气候、气温、水文情势、水温、土壤和地质环境、生物植被等生态失衡的问题,需要在仔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法案。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基础建设发展的指标,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是水利工作者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时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生态环境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动力,能够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更是备受关注。通过对创新生态环境研究的梳理、总结,发现创新生态环境研究主要围绕6个共性关键点展开,即创新生态环境内涵剖析、主要特征、要素识别、模型构建、研究方法、对策建议。文章对国内创新生态环境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环境研究的局限,展望未来创新生态环境研究方向,为创新生态环境研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用地扩展及其扩展中的石油开采、化工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出可供参考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案和生态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出发,结合生态环境的特性,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是重视,目前在各个领域都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被人们逐渐的重视起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对环境生态必然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根据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从而更好的发展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本文针对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在水利工程中更好的造福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兴起,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日趋严重。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已经逐渐的加深,新兴的水利工程中,不仅要重视工程的成败,同时更要关注在建设中是否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或者有具体的完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并且为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如何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并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的基础工程,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地利用和有序地调节,在确保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整个国家的长期进步奠定工程与资源的基础。本研究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中心,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以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为出发点,提供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做好评价体系、补偿体系、管理机制、支撑系统构建,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反映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表现是水利工程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所以,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应该将设计重点放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影响方面,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保证今后的和谐发展。以水利工程队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为切入点,对水利工程建设应该遵循的生态原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促进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两者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成立的主要目标是调节一定区域内水资源的状态,以此来阶段性维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工程利用中所储备的自然资源也可投入到各项农业化、工业化社会活动中,利用无污染的资源力量实现社会进程的稳定性推动。但在实际建设中,因水利工程的作用多样性使其工程状态各异且数量偏多,而开展工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力,由此便形成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现状。文章以解决矛盾为主要目标,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望能为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谈论素材。  相似文献   

18.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核心工程,而且也是国民生产和社会生产的支柱性产业工程,但是近几年来可以看出随着水利水电等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些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随之加深,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水利工程的发展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就是对国家新推出的新型的生态水利工程的探究及其实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栽体的土地.其生态环境显得愈加重要.概括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几种定量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涵义,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土地覆被生态背景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土地管理所面临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能够科学合理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持以及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不信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与整个名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这些问题,加大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探讨,并且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