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在《蝶恋花》一词中,表达了伤春复喜夏的双重审美感受,而非单一的伤春之情。王朝云及今人对"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解读已与苏轼原本欲达之意相去甚远。为前人指摘的"笔走"、"手滑"之憾,实乃该词奇情四溢之关捩。  相似文献   

2.
《宛署杂记》卷五:“胡同,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张清常《漫淡汉语中的蒙语借词》:“‘胡同’在蒙语中本是‘水井’。”二说不尽同:一说取会意,一说取谐音。有一点相同:“胡同”一词出自胡人或具体作蒙古人。元人杂剧中,“胡同”一词屡见。《小尉迟》第一析:“你便有那银山铁壁数千重,杀的你人似血胡同。”  相似文献   

3.
宋词阅读中,学生的理解多是浮于离愁别绪、儿女情长、伤春悲秋的题材表面。甚至在“诗庄词媚”的评论下对词媚的理解。更是儿女情长的象征。文章重在从“词媚”出发,以审美的角度来阐释宋词“媚”的多重意义,在现实的观照下,透过宋词“闺情相思、伤春惜别”的题材表象,来揭示宋词词媚表象下理想失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4.
rather一词用法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rather作程度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含有“相当、很”之意。此时要注意rather和fairly之间的区别。 1.rather经常修饰含有贬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如bad,stupid,difficult,cold,slowly等,其意思为“太”;而fairly则多修饰含有褒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如good,well,nice,wann,cool,quickly等,含有“适度”之意。也就是说,说话人“感觉舒服,令人可以接受”时,用fairly;说话人“感觉不舒服,令人不可接受”时,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多处提到姜白石的词,且多是批判之意,很多人认为王国维是不喜欢白石的,本文将详细探究王国维对姜白石词的复杂的态度,还原一个王国维心中的真实的姜白石。  相似文献   

6.
清代词论中存在大量"以骚评词"的现象,文章试图从明代学者李陈玉提到的"诠释"二字展开,从读者之悟与作者之意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其中涉及清代词人对温庭筠、姜白石等唐宋词人的批评以及清代张惠言、陈廷焯、冯煦等人以骚评词的实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僭主”一词在希腊文里不一定指坏的统治者,但此说是有条件的。早在第二代希腊僭主政治时期,“僭主”一词就能象今天一样,带有令人憎恨之意。在古典时期,人们对被怀疑企图作僭主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但在其他情况下,僭主并不给人以憎恶的形象。确实,一个君主可以被尊称为“僭主”。另一方面,公元前四世纪,哲学家们理所当然地把“王”这个词用于好的统治者,把“僭主”一词用于坏的统治者。然而,其他一些作家(主要是在较早时期)却把这两个词看作是同义词。乍看起来,这是混乱的,但这种混乱并非由来已久。讨论一下“僭主”这个词的希腊语用法,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象库普赛罗斯或庇西特拉图这样受人爱戴的统治者可以归于僭主一类。  相似文献   

8.
常见学生在写作文时用“like”表示“喜欢”。其实,英语中表示“喜欢”之意的词很多,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对写作会大有好处。现将常用的词及用法归纳如下:一、含有“喜欢”之意的种种表达  相似文献   

9.
“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的精神和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化”乃教化、教育之意。在古罗马思想家那里,“文化”(culture)一词就含有“灵魂的耕种、陶冶、修养”之意,人必须经过陶冶,才能不流于粗鄙。可见,文化的概念本来是“人文化成”之意,即通过人发挥其精神力量转化这个世界,使之更合乎人性的要求。一句话,人文精神的含义即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浪淘沙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其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相似文献   

11.
《辞源》重在阐发词之渊源,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据笔者所见,有个别词条溯源不准,所引例句出现较晚。如“孝子”一词,《辞源》引用了《诗经·魏风·陟岵序》中的“陟岵,孝子行役  相似文献   

12.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读了《一盏一盏的灯》,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拷问: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而下所效”“育,养子施作善”。西方的教育一词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引导或导出之意.就是把人本来就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14.
词体在经历了创作上和理论上厘定疆界、创立词体规范的过程之后,有不少词作者或以独造之心、或出游戏之意将其他文体的手法、体式等引入词体,而词中有近似赋中"设论体"的一类词,旁采"设论体"的立意结构,以飞动之笔,借无何有之乡,写郁结之意,这类词始于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又多采用《沁园春》一调,托物寄寓,设客问答,往往既有失落忧伤之情,又有自矜自傲之意,既有"知命不忧"的无奈概叹,又到底意难平的自我抒发。这类词自宋至清,创作代不乏人,自成格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柳永《望江潮》一词的功过柳永《望江潮》一词写尽了杭州的风光繁华,令人心向往之。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  相似文献   

16.
赵自乾 《语文知识》2001,(11):34-35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常常会出现“可怜”一词,不少人因弄不清其具体含义而统统归之为“可怜”之意,这是不对的。具体讲“可怜”一词意义有:1.“值得同情”或“值得怜悯”。如白居易《卖炭  相似文献   

17.
读书应重在会意,不能为语句所局限,“言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人读书,大率以己之意会书中之意,对字不甚注重,而力求身心的参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可执着于字句的讲解,这同现代人次“不求甚解”为肤浅草率之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本为应约之作,却寓以规劝之意;虽为人作记,却重在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9.
梁艳 《初中生辅导》2008,(Z2):59-60
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含"花费"之意的词有好几个,而这给同学们在运用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很多同学总是不能够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困难,在这里把含"花费"之意而又经常用到的词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ほど、くらい(ぐらい)和ばかり"三词均为表示数量与程度的副助词,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含义。"くらい(ぐらい)"主要表示大约、不太确切的笼统之数量和可容忍的较低之程度,且带有"轻视、轻蔑"之语气,被称之为高雅的模糊含蓄的表达方式;"ほど"含有"大约"之意,主要是一种更为客气、含蓄的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示时间之量。表数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多,程度之高;"ばかり"是比较陈旧的用词,具有一种郑重之语感,表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少,表程度时,多用于比喻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