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认清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维护世界多样性,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根本方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添了重要内容;主张推进体制改革,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根本动力;提出依法治国,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瞻远瞩,对新时代我国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关教育的系列论述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学习把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在场的中国形态。从文化本源溯寻,人类文明新形态沉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和合思想、厚德载物等思想滋养生成现代化发展所需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及道德观等价值理论;从文化的现代化形态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第二个结合”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新形态;从文化发展的未来导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为途径、以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为目标,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先后三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10个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但毛泽东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没有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模式。邓小平在8个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关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新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希望。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着新的任务,必须要认清现状,抢抓"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机遇,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创造性地提出新对策、新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注重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国情的同时,尤其需要从世界格局及其新变化的维度出发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更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入手,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运用“合力论”整合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治理效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党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效能为这一制度的优势形成提供了根本依据,使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信,也能有效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最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创建以育人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的专业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全党的奋斗目标,对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作了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共17大精神的灵魂,是17大报告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全部工作,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根本结论、根本经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根本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构成其方法论体系。其中,根本方法居于核心层次,主要表现为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基本方法居于中间层次,是架通根本方法与具体方法之间的桥梁,集中表现为战略思维等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具体方法是基本方法的具体化,主要包括问题导向方法、调查研究方法、顶层设计方法。三个层次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这一科学理论的完整方法论体系架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的原则、方式、路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发展理念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持续实践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党的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也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技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社会技术,首先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充分认识到它的保障、改造、组织和导向功能以及社会技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认真研究和探讨它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集中力量研究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扶贫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从中西比较视域对扶贫工作进行审视,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实行长期性、整体性的精准扶贫模式;西方国家则坚持以“唯利论”为主的扶贫理念,实行短暂性、局部性的福利政策机制。中国的扶贫制度具有“两个创新”和“三大优势”的特点,“中国样本”在扶贫领域具有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凝聚民心、务实求真的特色,实践导向鲜明,颇具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思政教育核心环节的思政课教学则要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既发挥其政治功能,又能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本文将以"一个根本,三个充分"为依托展开论述,多层次、宽维度、深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