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为了让读者了解事物特征或明白事理,我们在说明时除了言之有物之外,还要言之有序。这就要求同学们按照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目的来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某个物品的制作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古至今,或由今溯古,或由先到后。文中要恰当使用提示时间的词语,让读者一目了然。2.空间顺序。如果为了说明事物的形貌特征或方位,就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南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的叙述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宜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宜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宜用逻辑顺序。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掌握时间、空间叙述顺序,但是对于运用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组织文章内容,却感到头疼。逻辑顺序就是在说明事物时按被说明对象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文章结构。这种顺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先概述一般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  相似文献   

3.
能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因人们观察角度不同和写作目的不同,呈现出多个侧面。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时,可以到原文中找现成的语句,也可以自行归纳而成,重点是从文中捕捉、抽取有关信息。能根据事物特点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世界万物各有特点,要清楚地说明事物,应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相应地确立合理的说明顺序。即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事物的特点决定的。①以说明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或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过程为顺序说明。②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或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来说明。③以说明事物间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常按先总体后局部的顺序说明。④以实验为主的说明文,按实验本身的顺序说明。⑤以介绍建筑、景观为主的说明,按空间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5.
阅读科学小品,只有把握住所要说明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阅读时必须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以便把握往文章的精髓部分。科学小品十分讲究条理性,所以非常注重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阅读时要懂得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理顺序。只要掌握了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就不难把握一篇科学小品的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中,作者为什么按时间顺序介绍书籍演变的过程? 说明文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明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主要根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和目的来进行安排。说明顺序常用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以时间为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重点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而书籍的演变从三千多年前的有文字的“甲骨”到当代许多奇妙的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头绪纷繁,内容庞杂,若不采用合理的顺序,必然很难说清楚。课文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说明,有助于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地说明书籍演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3,(12):7-10,31
[阅读指导]要解答说明顺序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相似文献   

8.
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合理的顺序应该符合认识规律,应该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灵活安排。一般来说,说明文的顺序有以下三种。一、时间顺序这是按时间先后安排文章顺序的一种形式。哪些内容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呢?1.说明事物的形成、发展或变化过程。如课文《春蚕到死丝方尽》介绍我国蚕业生产的历史,从四千多年前写起;写蚕的一生,指出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再如《生物的“睡眠”》中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从收割、晒干、扬净到“睡眠”,再到播种、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都以时间为序,说明环环相扣,条理分明。2.介绍人物的传略。  相似文献   

9.
学会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就必须准确地把握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常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的结构布局或形状等,常以空问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属性、规律等,常以逻辑为序安排材料。第一册第四单元重点学习说  相似文献   

10.
顺序是事物固有的条理性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条理性的反映。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结构层次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决定说明的顺序。中学阶段常用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自身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关系依次进行说明的顺序 ,它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条理性的反映。空间顺序大多适用于实体事物的说明。当我们要介绍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具体实物时 ,它本身固有的是要有它的外形特征和它的内部构造特征 ,这就决定了必然要从外到内进行说明。我们还可运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或从前…  相似文献   

11.
第五单元是第三册书上的第二个纯粹说明文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由第二单元的重点训练说明的方法加深了一步——重点训练学生学习和理解说明的顺序。 写说明文要准确地介绍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除了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和相应的说明方法外,有无清楚明晰的说明顺序是能否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又一关键。根据说明对象的范畴、特征的不同,说明文一般常用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和某一工艺制作的先后操作程序。 通观本单元,会发现四篇文章各是一种说明顺序的典型范例,它们能让学生对几种说明顺序获得十分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分析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由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会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来谋篇布局,一般情况下,介绍建筑的说明文,主要运用空间顺序(包括方位顺序)可抓住行踪或方位名词作推敲,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尔赛宫》;介绍事物发展,演变或工作程序的说明文,主要借助于时间顺序,可抓住时间名词和序数词作揣摩,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活板》,其中程序顺序从属于时间顺序。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主要运用逻辑顺序,如《万紫千红的花》,《统筹方法》。有许多文章,由于说明的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多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说明文语段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说明顺序的考查已成为一个必考的知识点,怎样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从而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呢?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①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至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②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为说明顺序。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说明对象的不同,采用的…  相似文献   

14.
客观事物尽管千变万化,纷纭复杂,但都有它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都有它的条理性。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的顺序,做到脉胳分明,条分缕析,才能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构造及发展过程,有明晰的了解。说明文的条理,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安排说明条理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有以按事物的方位次序进行说明的空间顺序;有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说明事物的时间顺序;有按事物自身的逻辑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依次说明的逻辑顺序。本文结合九年制义务教材  相似文献   

15.
辣椒     
<正>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各不相同。说明顺序的采用,往往是由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目的决定的。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可以根据说明的需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顺序。说明文的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具体安排什么样的材料说明事物,就必须把握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而安排说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中心和材料的关系。比如在说明一棵树时,若从其生长过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指导】要解答说明顺序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  相似文献   

17.
作文范围程序说明文。作文要求按操作顺序说明。参考题目见教材。训练提要程序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有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一般说明文往往是说明一个事物的静态,因此它的写作顺序一般是从空间着眼:或由外到里,或由上到下,或由近到远,或由著到微,等等。即使有的按时间说明,也只是大致的先后,并不一定严格地遵循过程和顺序。而程序说明文由于是说明一个事物的使用或制作的过程的,所以它的时间先后就显得十分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  相似文献   

18.
李茹 《作文》2023,(7):22-23
<正>单元要求1.结合所学的说明文,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写作指导说明性的文章属于“实用文”,其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19.
【能力定位】安排顺序 ,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 ,怎么样把这些题材恰当地安排 ,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 ,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 ,哪层意思后说 ,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 ,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不同文体的文章 ,往往有不同的安排顺序的方法。记叙性文章 ,常常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例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 ,事理发展的顺序等)来安排顺序 ;议论文则又常常按照结构方式例如导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  相似文献   

20.
一、说明文的特点及分类说明文在小学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高年级,每册都有二至五篇。说明文是以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为主要特点的。它以说明和解说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直接地、集中地、科学地给读者传授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作者只是客观地解说,不掺杂主观的色彩。依据被说明的对象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说明文分成两大类;一是对具体事物解说的说明文,二是对抽象事理阐述的说明文。前者如《珊瑚》、《海底世界》,后者如《蛇与庄稼》、《种子的力》等。二、说明文的顺序安排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指的就是说明文的思路。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有严谨的条理性。换一句话来说,说明文的思路,要跟事物本身的条理性一致,跟人们的认识过程一致。要言之,说明文的思路,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以时间为序。例如《冬眠》(第十册)。《冬眠》以刺猬为例,说明动物冬眠的特点。从头年九月开始,到次年三月惊蛰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