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导语:人工智能的发展有4个必要条件,它们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和传感器的普遍使用、云计算使低成本大规模并行计算成为现实、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进步、大数据的发展。仿佛一夜之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火热的话题。乐观主义者指出,社会的趋势必将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也就是踏入智能化的时代。从种种迹象看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提前,智能化时代来临的轰鸣声会越来越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工智  相似文献   

2.
殷乐  高艺 《青年记者》2020,(1):13-15
多元化智能技术相互协作、合力交融,也为新闻传媒业态的智慧传播场景提供了新的想象和发展空间。2020年,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商用普及将推动社会向"万物互联"的智慧传播时代迈进一大步: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力将继续全力升级;5G的全面商用将变革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区块链技术被定位为全球性战略后将迎来"区块链技术元年",有望在金融领域、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发挥基础性效用。  相似文献   

3.
<正>"Xiaomingbot"是自动创作、辅助创作的一部分《中国传媒科技》:里约奥运会之际,今日头条推出了"Xiaomingbot"写稿机器人,凭借其优异的表现引起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关注,推出这款产品的初衷是什么?李磊:今日头条是一个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一边是内容创作者,另一边是读者,连接两边的是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内容创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来帮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更好、更快地创作高质量内容。"Xiaomingbot"是内容自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有句话很流行:"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已经早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在技术的推动下,随着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的"行踪"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把握,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眼球、行为轨迹、谈论、喜好、购物经历等等都可能被捕捉到,消费者进入一个几乎透明化生存的"大数据时代"(Age of Big Data)。数据不仅仅正在变得更加可用,人工智能(AI)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正在让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被计算机所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个行业,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认为它是一个需要被"解放"的行业;有一种职业,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认为它是一种有可能失业的职业。没错,这个"业"就是传媒业。但是,我的结论是,不悲观,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传媒业创造新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将为传媒业提供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个进程……"也就是说大数据不是针对某一领域,但适用于每一领域;就传媒业来说大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大数据会给传媒业带来哪些期待?这个大数据时代与以前的数据库有何不同? 石长顺:首先要弄清与大数据相关的几个概念:数据、数据库与大数据.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8,(6):6-7
刘思扬:新闻的生命是真、是快,"媒体大脑"是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是中国第一次宣布使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全球媒体.我们愿借这个平台为广大媒体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共同探索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媒体大脑"和MGC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媒体逐渐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在"智媒"的环境下,播音主持领域积极寻求创新,引入人工智能主持人。其优势虽初露锋芒,但弊端也不可忽视。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下,传统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替代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9.
孟磊 《中国记者》2021,(2):35-38
2021年1月1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顶端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一个以"问答"为特色,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平台型客户端横空出世,将通过"问答"模式打破信息孤岛、集聚海量用户、巩固舆论阵地。"顶端新闻"客户端的上线受到了广泛关注,被业界称为"破圈"之举。然而,"圈"从何来?因何而破?破在何处?"顶端新闻"客户端将慢慢揭开"红盖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媒介也快速进入传媒行业,并引起对"她形象"是什么、为什么的批判以及智媒与性别媒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如何赋予其情感?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以及怎样的逻辑?吴甘沙:我们首先试图解决机器人的情商问题,即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并且形成"共情"的响应。但"共情"不意味着机器人具有情感,自生智慧、复杂情感、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这些是人脑这种复杂生物机器的独特能力,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窥探这一境界。《中国传媒科技》:机器人不仅可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为新闻业的采编分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算法推荐是其重要应用方式,传统的人工采编分发遭遇技术算法分发的冲击。在网络时代"流量制胜"的氛围下,媒体为了高点击量等,对每一位受众实施个性化新闻推荐。传统的新闻把关人角色不断被弱化,技术分发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呈现。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两年,有一些行业趋势非常明显,用关键词来总结就是:大数据、OTT、多屏互动。大数据是从互联网和IT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存在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而"OTT"、"多屏互动"是广电行业的专业术语,但它们和大数据有关,和广大受众的媒体体验更是密切相关。第一个关键词是大数据,可以说这是眼下整个TMT行业的大背景。互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是一个充满希望也饱受争议的概念,它正一步步走进我们日常生活。人们说"2015年人工智能走向主流",毫无疑问,2016年我们将开始看到它在文化空间中的迅猛增长,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的收藏、票务和出勤数据领域的影响,机器视觉用于检测和分析图像。这些技术必将给博物馆带来有趣的发现和丰富的数据,以及获取藏品信息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对于数字出版的介入日益加深,将在数字出版的整个流程中产生深刻影响。在迎接新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进一步融合的同时,由于数字出版业具有的特殊性,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将从"把关人"机制失灵、"茧房效应"、"泛娱乐化"、数据与算法霸权四个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可能给数字出版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1,(8)
"智能新闻"是相对"人工新闻"而言的概念。主体性是属人的,不是属物的。人工新闻的生产主体是人主体,主体性自然是指人的主体性;智能新闻的直接生产体是人工智能体(人工智能网络),现象上表现出"拟主体性"。拟人主体性不等于完全的人主体性。人类智能创造了人工智能,人主体创造了人工智能体,这是不可颠倒的客观逻辑。我们可以把"人主体"与"人工技术体"之间的基本演进关系大致描述为:手工技术、机械技术,它们仅仅是人作为人主体的工具;弱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具有类人的一些功能属性,形成一些初步的拟人主体性的特征(拟主体);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与人主体相平行的新主体类型(平行主体),生成强人工智能主体的主体性;超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超越人主体的全新主体(超主体),但这是人主体无法理解的超人主体性。就当前情况看,新闻生产传播处于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开启阶段,是人们所说的人类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阶段。这是一个人主体依然占据绝对主导支配地位的时代,是人主体依然必须在新闻生产传播中充当各种责任终极主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大数据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一样,都属于颠覆性的信息技术。但是,大数据并非是高纯度的石油而是含金量非常低的矿石,数据量大、种类繁杂、价值密度低、以及时时刻刻都在瞬息万变的特点,使得存储、统计、分类以及调用都困难异常,而其中隐藏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经验则价值巨大。幸运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理论和  相似文献   

18.
罗欣 《新闻前哨》2020,(2):37-37
智媒,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形态,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生态系统。质量、时间、连接,是智媒时代内容生产的基本要求,它所对应的三层意思是:优质、快速和价格低的服务。在传统媒体时代,抵达现场、获得内容、成为信源,传播能力、影响力就达到了;但是在智媒时代,传播能力、舆论引导力要体现在:触达用户,即获得流量、获得用户价值;通达人心即被人信服、获得引领地位。笔者结合楚天都市报近几个月来的一些报道,谈谈智媒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新闻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新形态。湖北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资源创新报道角度和方式,寻找湖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新闻亮点?本文将分析数据新闻的沿革、提炼与挖掘,以求让今后的数据新闻更出彩。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生成新闻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其新闻来源是提供系统支持和信息来源的数据集。基于大数据的选取和分析,在人类已有知识产物上的重组。极容易侵犯知识产权与著作权。由于人工智能无法做到推理和思考,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也有局限,这就意味着在选取数据时,人工智能并不能有效的辨识一些可能侵权的敏感信息。本文对于人工智能生成新闻行为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进行讨论、进行责任划分、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