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焊接机器人设备焊接钢质结构件.通过采用高强度钢焊丝替代不锈钢焊丝,利用焊接变位机和焊接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结构件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解决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焊道弧坑裂纹等产品质量问题,提高结构件焊缝外观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焊接应用于发电设备行业,在焊接效率和质量、制造成本和周期、操作安全环境、特殊位置焊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基础装备制造业提升焊接技术水平的关键。以抽水蓄能机组的座环焊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机器人焊接的试验研究。通过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制定了座环厚板多层多道横焊的焊道规划原则,实现了焊接过程的离线编程和运动仿真。机器人焊接过程平稳,相对人工操作,体现出很好的柔性,充分利用机器人的规则摆动,焊缝成型美观,熔合良好。座环焊接后尺寸满足要求,UT探伤合格率为95%,焊接效率约是人工的3倍,达到了预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HZS搅拌站主机筒体以往采用整体焊接、划线找正、调头镗孔的加工工艺,此方法不易达到设计要求;文章介绍了用几套工装辅助来加工主机筒体以提高筒体的加工精度和工效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始建于1986年,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建成集教学与育人、培训与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基地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焊接基本技能训练、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特种焊接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焊接质量检测等5个实训室;拥有焊接机器人、激光焊、等离子弧焊、双脉冲氩弧焊等先进焊接设备及常规焊接设备百余套(台),建有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院校开设智能化焊接课程的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可视化解决方案DTPS—计算机仿真软件来完成离线编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进一步熟悉机器人操作技术,克服开设该课程实训设备缺乏、实训条件的局限性、课时量较少等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对焊接机器人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管路焊接质量和效率、提高安全作业环境等因素,通过多次对管路焊接收集相关焊接资料、焊接质量分析等工作,结合现场使用经验等最终研发一套管路自动焊接工艺.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地面管路铺设现场施工一般采用对焊连接的施工工艺,目前采取人工手工对焊焊接方式,其特点是: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焊接效率不高,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差,并且在人工开挖的2.5 m土沟内焊接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本工艺采用管道全方位全自动焊接工艺,具体焊接工作原理是:被焊接管道相对固定不动,行走小车带着焊枪沿着安装于管道圆周面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实现不同型号管路自动焊接工艺.全方位自动焊接装置的组成由焊接行走小车、管道焊接专用工装、行走轨道、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即通过分析手工焊接管路存在缺陷,效率以及作业安全环境因素进行逐项调研分析,最终设计一套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安全作业环境的一套自动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7.
对《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工业4.0"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而急迫。本文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提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师资队伍培养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理论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铰孔操作技能,利用自制工装,辅助铰孔技能操作,通过自制工装辅助教学反馈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制工装辅助铰孔技能操作给予满意的评价,结果显示,自制工装辅助铰孔技能教学可以改进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的零件和要求,在汽车工业中采用了多样化的焊接技术.近年,还出现了激光焊接技术,并且发展得很快,我国生产的一些轿车车身焊接,也采用了激光焊接.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汽车车身激光焊接的新技术,并对未来车身焊接技术的展望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图解法对管道清灰机器人操作臂进行结构设计,利用操作臂各杆之间相对运动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确定各铰接点的位置,定出各杆的尺寸,从而实现动臂的设计、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各部件几何形体的确定.其设计方法简单、直观,设计精度基本能满足工作要求,为管道清灰机器人操作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初始值。进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李慧民  赵强  杜金萍 《职大学报》2013,(4):91-93,87
首先,根据高效立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设计要求,选择盘式无机械手自动换刀装置;然后,应用SolidWorks2010进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字化设计;最后,将其模型导入Simulation软件进行有限元静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动换刀装置可以满足换刀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卫星导航定位方程组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定位解算方法在解算之前需要对定位方程组进行线性化处理,会影响定位解算精度。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基于贝叶斯估计和容积变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非线性滤波估计的精度。将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应用于卫星导航定位解算,建立定位解算系统状态转移模型和测量模型,通过时间更新和测量更新两个环节递推估计接收机的三维位置坐标。利用IGS观测数据对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定位解算方法进行验证,并与最小二乘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证明将容积卡尔曼滤波用于卫星导航定位解算可以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的定位精度问题,以国内某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工程背景,研究与基于磁钉技术的AGV定位误差相关的因素.通过给出AGV惯性导航系统的运动方程和误差方程,按照工程实况,在忽略陀螺仪影响的基础上,得到AGV惯性导航系统位置误差的理论计算式.依此指出,基于磁钉技术的AGV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与加速度计精度、AGV 运行方向的余弦、磁钉数据更新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最后,对某工程算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对磁钉排布、惯性导航系统传感器选型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判罚准确与否,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而合理的跑动和选位正是提高裁判员判罚准确性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各足球强国都在大力研究探索.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2009年中超、中甲足球联赛中裁判员执法的过程中跑动与选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寻其特征来提高裁判员跑动与选位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判罚的准确性,以保证足球比赛公正顺利的进行,促进足球技战术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较为可靠的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立体定位方法,即便立体像对时空条件差异较大,该方法也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首先根据斜距多普勒模型建立立体定位方程组,利用多项式拟合法解算卫星状态矢量,最后利用牛顿法求解方程组。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在北京、苏州、上海3个地区、成像时间各不相同且分辨率在5 m以内的7景SAR图像进行立体定位实验,以Google Earth上的实际位置为基准,实验得到的所有目标点的平面误差均在30 m内,高程误差均在34 m内,证明即使立体像对成像时间间隔较长,也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目标点三维信息,且滑动聚束模式下得到的立体像对定位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船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YOLOv3算法的船舶双目视觉检测与定位方法。在特征学习时针对样本中不同船舶长宽比例,重新聚类样本中心锚点框,增强对船舶检测的准确性;利用SURF算法进行特征匹配,并引入双目测距算法,实现目标的测距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每秒传输图片30帧的情况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4%,在1 n mile内的目标平均定位误差为11 m左右,与现有检测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准确性。该方法对智能船舶视觉感知信息与雷达、AIS信息的融合,以及避碰辅助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重轨干涉实际测量中,两次飞行航迹难以保持高度重合,飞行高度和姿态不稳定,干涉图像对存在明显不规则的相对形变,难以进行三维定位。通过分析重轨机载InSAR图像对的几何形变和形成原因,提出一种从精准的InSAR成像几何关系出发,通过修正成像参数,实现机载重轨InSAR高精度三维定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地面控制点,实现干涉图像对精准的相对定位,生成高精度DEM;并利用高精度DEM,实现机载重轨InSAR高精度三维定位。对比检查点实测结果和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机载重轨InSAR的三维定位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机器人系统中的跟随控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新兴的雾/边缘计算技术为机器人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提出无需全局定位信息的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案,在系统实现上引入雾计算技术,卸载机器人计算任务。雾计算节点提供无线网络接入,运行跟随控制程序。跟随控制方案中,利用领航者航速信息计算期望跟随轨迹;通过视觉测量方法得到实时跟踪误差;采用航速重放和PD型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轨迹跟踪控制。原型实验表明,雾节点提供的网络可以满足实时控制需求,跟随控制程序的卸载降低了机器人本地算力要求,并节约了25%的计算能耗。3次场试中,编队平均跟踪误差在0.05 m以内,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