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等概念已走进了广大教育者心里.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新课程背景,需要个人不断的反思,更需要在研究活动中发展.本文仅就校本教研活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等概念已走进了广大教育者心里。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新课程背景,需要个人不断的反思,更需要在研究活动中发展。本文仅就校本教研活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的教研在过程、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校本教研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并着重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提出了一些尝试,以望对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的教研在过程、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校本教研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并着重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提出了一些尝试,以望对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学校应建立从传统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转变为新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7.
肖云 《中学生电脑》2011,(10):46-46,48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够将新课程的理念、精神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要充分利用好校本教研这个平台,在校本教研中立足课程标准、教材、学校实际这三个“本”,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生活、贴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推行新课程的重要举措。探讨新课程与校本教研的关系以及校本教研实施的策略和成果问题,是推动教师有效提升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推行新课程的重要举措.探讨新课程与校本教研的关系以及校本教研实施的策略和成果问题,是推动教师有效提升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制度,从其产生起就承载着推进新课程的重大使命。与其说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不如说是一项推进新课程的重大策略。自2002年我国提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启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课标体系的思路、新课标体系中教学情景的创设、新课标中的实验体系三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新课标体系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新课标实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结构特点和内容都和现行高中的学生学业评价不吻合,有必要重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新的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分模块水平和毕业水平两个层次、采用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简称为2×2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及时地进行反思和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终结性评价可根据模块的内容和类型的不同,组织书面笔试或开放式、表现式的测试。  相似文献   

14.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经济有效的形式之一,也直接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对高中教师及其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培训正是顺应了这种新的要求,并且有力地推动着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然和应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承认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和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并对几份标志芬兰高中课程改革的官方文件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成果,解读其结构可以得出,历史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是一种“并联 并联”的形式,那么,这种形式带来的巨大选择空间必然对我们的选课与选课指导以及课程编排带来挑战。从微观的角度对高中历史选课与课程编排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对于我国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修是指在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岗自主学习提高、相互协作学习的教师培训形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及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校本研修的含义与特征出发,对校本研修的模式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实施策略,以期为各学校更好地实施校本研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况,采用自编的《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盐城市近500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新课程持基本支持态度,但对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足,不适应新课程的评价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面临困境,现行高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依据学生的需要设置多元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充分重视备课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弥补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规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中设置历史选修课,有助于解决历史知识的丰富性与历史课时有限性的矛盾,有助于缓解历史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课程相对滞后的矛盾。历史选修课具有专题性、灵活性、针对性、闲暇性等特点。师资培训要加强针对性,要加强对选修课教材编写和教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