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师爱和生爱的和谐共鸣,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情感素养和师德境界,从而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理解老师的甘苦和情感,从而从内心关爱尊重教师;同时,学校还应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让师生共享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师爱是一种关系品质,是把教师和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存在中。师爱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不理解师爱的本质,给予学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要提高师爱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理解师爱的本质,具备师爱的能力,以学生为本,学会沟通。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家庭沟通状况,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 2.促进成员发展良好的家庭关系. [活动对象] 初二学生及其家长 [活动人数]8~16人  相似文献   

4.
师爱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的重要内涵。师爱的本质是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师爱本身即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并能发挥出重要的教育功用。从教育实践角度审视,师爱是艺术,是教育的实践智慧,并蕴育在千千万万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然而现实教学中能够感知到师爱的学生很少。文章从此处出发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6.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然而现实教学中能够感知到师爱的学生很少。文章从此处出发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其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建立和谐、温馨、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幼儿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只有充满爱的学校管理,才能培育出充满爱的教师团队。制度衍生爱,正风促行;管理倾注爱,和谐共进;教研渗透爱,人人成长,这些都是学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师爱是师生关系中的一种情感性存在,师爱的存在可以带来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师爱在内容上是“伦理之爱”,这是师爱的“体”;形式上则是“契约之爱”,这是师爱之“用”:师爱在教育实践中必然走向“体”与“用”的统一,以实现师爱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统一,人的意义在师生互动中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1.
师爱源自人的自爱、“替代性父母”之爱和弥补人与人之间隔阂的爱的诉求,而现实中人们对师爱的来源认识存在误区。消除对师爱之源的认识误区,应将爱生与爱己统一,从权威走向民主,从单向转为双向。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案例,对中游生的转化采取了善于抓住“闪光点”,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改善师生关系等策略,使中游群体能够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中国教师》2011,(16):72-73
<正>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情感派与义务派观点的分析与论证,特别是对康德“义务之爱”思想的澄清,“要求”教师爱学生被证明是违背爱的内在逻辑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而且,被规定为义务的师爱在实践中已经引发某些恶果,既侵害了教师的正当利益,又庸俗了师爱。因此,师爱只能被“倡导”,自愿应当成为师爱的根本限度。  相似文献   

15.
顾淋丽 《教师》2008,(24):23-23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相似文献   

16.
<正>IF,小小的个子,不爱说话,写得一笔好字,作得一手好文。开始注意到她,是缘于"日知录"。有一段时间,她娟秀的字里行间藏了好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有关她坚强隐忍的父亲,有关她已经"离开"的母亲。看着看着,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来。于是,我开始找她聊天。一次,两次,三次……跟她聊天很费劲,往往是我自说白话了大半个小时,她都一言不发。好多次,当我想要问及她母亲时,看到她把脸深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的爱你为什么不理睬”已经成为教育中的另类“常态”,为此,教师应转换视角来改进师爱:从师生的交往出发去改进师爱;从儿童的需要去改进师爱;从和谐的评价出发去改进师爱。  相似文献   

18.
洪明 《中国教师》2014,(10):8-9
<正>说到师德,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师德的核心就是师爱。那么,什么是师爱?至少应从三方面理解,即师爱的广度(爱的对象)、深度(爱的品质)和力度(爱的能力)。一、广度:爱国、爱教、爱校和爱生的统一要探讨"师爱",就要探讨它的维度。"师爱"是大爱,即胸怀天下,顾念众生,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具体而言,"师爱"应是爱国、爱教、爱校和爱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园一贯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将师德教育结合我园"以爱育爱"的办园宗旨,使师爱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保教工作中,让师德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职工身上,并不断创新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师爱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心上,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期待和扶持。我认为,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平时对学生做到“四勤”:勤观察、勤交流、勤联系、勤帮助。师爱就体现在这个“勤”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