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是实现转移的保证,可围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开展富有实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2.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是全国“八七”扶贫攻坚县之一,全县25个乡镇,农村人口38.9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28万人,人均耕地而积1.8亩,全县从事农业生产以外尚余劳动力12万多人。1993年底,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外出做工的无序流动状态,全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3.
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教兴农,农村人口素质是关键。同样,在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和培训是根本。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看,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培训的组织管理、基地建设、规模层次等,都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还不能满足从业者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还存在诸如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发展不平衡、条件和…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转移培训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通过什么途径能够使培训更有效、更贴近农民的需求,是当前农业科技培训部门和职教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根据农民的特点和我们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笔认为,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王颖 《成人教育》2006,(4):2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学者关注的热点课题。农村成人学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培训的主阵地,搞好农村成人教育是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孟娥 《成人教育》2006,(10):60-62
调查报告对黑龙江省富裕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作了介绍后,就重视发展职成教育,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奠定思想基础;坚持统筹管理办学,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奠定知识基础;坚持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农科教结合,努力为农民增收服务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祥卉 《职教论坛》2004,(31):49-5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约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农村.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存在着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较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化水平,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和素质低下是制约转移的根本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建议政府要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加大投入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和效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科学设计、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关系,综合设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连接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培训工作在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经济发达地区应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主体、要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建立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一个共性,就是充分发挥国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适时立法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容 《职教论坛》2004,(16):35-37
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但是,"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民增收依然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全国4.85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我们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和劳动力素质低的国情,这些因素使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将这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一直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的的关键。但目前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存在着培训体制不顺,培训条件、培训质量差等问题,必须采取理顺管理体制、启动劳动力培训需求、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等措施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着重分析培训主体、培训体制、培训项目、就业市场等主要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提出转变培训观念、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整合培训需求、确立科学的培训目标、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试图从具体走向一般,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试图从具体走向一般,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规模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造成现有青年农民的流失,并造成农民文化素质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很多,由于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湖北省农民增收的意义更加重大。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湖北省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转移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马建富自80年代起,我国农业劳动力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了跨产业、跨空间的流动。面对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教育尤其职业教育如何为之服务呢?本文试图从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