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则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平均智商高达150)的儿童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卓有成就,而另一部分人却平平。究其原因,成就高的那部分人,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心、进取心、…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学校最容易出高考状元?最近,有高考研究专家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名高考状元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考前与考中的心态是决胜的关键。 此次调查表明,状元并非智力超常的“神童”,大多数状元智力水平一般,少数人智力中等偏上。一向被视为“见识少,知识面窄”的农村孩子也并非当不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成才都是智力水平较高的人。但事实上推动成才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非智力因素不同,具有同样智力平的人,有的能成才,有的却未能成才;由于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并没能成才;相反由于非智力因素培养较好,有些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反而能获得成功。在我们所教过的上千名学生中,智力因素一般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发展较好的,成才者不在少数。归结起来,我们认为“传道、授业、解惑、以渔”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时代》周刊载: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对8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成就最大的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表现在“智力”水平上,而是表现在友善合作、动机兴趣、勤奋坚毅、乐观自信、开拓竞争等“非智力因素”水平上.专家们指出“智力的高低与孩子的成长趋向并不存在相关关系”,“智力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杰出成就”.在决定一个人成绩优劣、特别是将来能否有所成就的诸因素中,智力的作用充其量仅占20%,其余80%的决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400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得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人的成材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而由于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了成材的关键.(《山东教育》97年第4期)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智力是呈常态分布,即智力低下或超常者仅仅是少数,而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而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导致学习者学习成绩有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全面育人的观念,注重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以帮助学习者充分挖掘英语学习的潜能,更好地掌握这门国际性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1.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 心理学研究指出,不论科学家的创造发明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据美国心理学家对857名男性进行30多年的跟踪调查表明,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大多数是长期锲而不舍的人.其中最成功与最不成功的人之间,差别最大的是在于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坚韧性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人才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和毅力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上的差异。国内一项研究也表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品质优秀者,学习成绩可以与智力较高者并驾齐驱;智力较高而非智力品质不佳者,不能取得出色的成就;即使是智力较低者,也完全可以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而获得一定的成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培养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增强动机,保证人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中,“学问思辨行”几乎作为一种模式左右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智力发展成了教学的焦点。与此同时,非智力因素相对地被忽视了。然而非智力因素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教学过程,而且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将我们的智力潜能最充分地展现出来,将人的智力进行开发,完善,最终将人的智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加认知活动的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知识的多少是由智商决定的。智商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它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据专家对某地区20万名学生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其中智力超常和低下的比例之和不足5%,其余95%在智力方面均相差无几。同时,对该地区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却显示,他们之间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高低、天赋如何,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就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如自信心、价值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进取心等.它随着每个人所处的周围环境不同在千变万化。同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1000多名智力超常儿童作跟踪调查,在后期对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者和最小者进行比较,发现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而是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这一调查说明:对孩子的科学教育绝对不能忽视对其非智力因素(即兴趣、动机、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创设什么样的探索实践活动,方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围绕此问题,我在《盐和水》(自编教材)一课的教学中大胆进行了尝试。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扬有抑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对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  相似文献   

11.
一、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1.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学生成才心理学研究指出 ,不论科学家的创造发明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据美国心理学家对 85 7名男性进行 30多年的跟踪调查表明 ,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大多数是长期锲而不舍的人。其中最成功与最不成功的人之间 ,差别最大的是在于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坚韧性等非智力因素。有人对 190 1年至1978年间 32 5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进行分析表明 ,他们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过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外 ,还都具有对选定目标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校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主持的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以“中小学能力发展和培养”为课题的教改实验。我在其中担任了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有这样一条规律:学生学习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从智力因素来看,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外,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学生的学习、表现却会有较大的差异。我认为,除掉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外,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绪、意志和个性特征等等,它对能力的发展起动力、调节和控制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相继办起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在我们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实施群体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对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确定超常儿童教学原则的依据1.超常儿童智力超常,但不是“神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超常儿童的观察、感知、记忆、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品质和求知欲等,确比常态儿童处于明显的优势,但他们不是“神童”,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2.超常儿童智商高,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都好。超常儿童智商都比较高,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系数从实验统计看仅是0…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曾用30年的时间,追踪研究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发现这1500名超常儿童中有的成为学者、社会名流,有的却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分析不同结局的原因,最后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而在于人格品质的差异。非智力因素的好坏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具有自信、自强、谨慎又开放的品格,不拒绝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坚持性和抗挫折能力,而当初智力表现突出的有一些人却由于人格自卑、缺失、为人懦弱而终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二十一世纪需要会学习的人,不会学习的人将被视为“文盲”。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必须在初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学习教育,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学习高中课程或走向社会在无围墙“学校”里学习。二、理论构思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都有影响,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作用大小不同。人的智力按常态曲线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即大多数学生智力属于中常,超常和低智在全体学生中占极少数。只要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无论是什么智力水平的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相比较,智力因素相对比较稳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用非智力因素去激活智力因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以“质变”和“升华”?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牵牛花     
一般说来,学习好,有成就的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协同发展、完美结合的,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绝对的、自发的。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水平不高的人,易于无为;智力水平一般,非智力因素好的人,也能有所作为。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往往起决定作用。“终生努力便天才”,很多人靠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促进了智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学习好,有成就的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协同发展、完美结合的,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绝对的、自发的。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水平不高的人,易于无为;智力水平一般,非智力因素好的人,也能有所作为。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往往起决定作用。“终生努力便天才”,很多人靠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促进了智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必须着力培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往往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一种学习的需…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无可怀疑地充分认识到人的成就乃至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知识容量的同时,亦渐渐无可辩驳地发现智力水平高并不能必然导致成功。大凡成功(或失败)者都有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于是,围绕人的发展与成就活动,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均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理论。 何谓非智力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张旭东、贺岭峰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联合表现出来的,影响成就活动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动机、兴趣、自我意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都是对物我之间的认识和体验,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华东师大学报93年第4期)。任何形式的教育在努力开发智力的同时,都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必要。 一、技工学校开发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技校的生源构成(至少目前是这样)基本上是“升学率”大战中被高中、中专淘汰下来的中差等生,被视为智力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然而,仅仅以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是不全面的。社会上,企业中大量存在的“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现象便是明证。 处于中学年龄段的青少年,面对陌生的大千世界,正是个人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研究中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辅助因素。英语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把学习比作一枚火箭的话,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就是这枚火箭的“能源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