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就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增强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同时还要渗透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才能真正上好体育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幽默的应用,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体育课紧张、活泼的特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效果都很好。一、幽默应用于课前和课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性体育课前,尤其是午睡后上体育课,学生的大脑皮层尚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较低。体育课中练习某个单调的运动项目,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或者做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示范,则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就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生华  刘新兰 《体育学刊》2003,10(1):104-107
对中学生成就取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学生体育课成就取向以任务定向为主,对体育课的积极情绪体验远高于消极情绪体验;高中学生的体育课成就动机和积极情绪体验与初中学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中学生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与课余体育锻炼频率呈正相关关系。有一半以上中学生的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尚不足以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足够的激活力量;经常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尤其是课余体育锻炼,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加强学生与体育教师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有利于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探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出科学地运用定向、定序、定度以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效果,同时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动机和目标定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调查了1609名9-21岁青少年的运动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目标定向。研究结果发现,在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学习定向上存在性别、锻炼次数和时间、年龄的显著差异,但在成绩定向上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学习定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体育课满意程度与成绩定向,动机自主性和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应该减少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内部动机,促进学习定向。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上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和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当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 (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 ),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学条件完备,学生学习情绪就高,收效也大,这时体育课上就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生动活泼的气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形成体育课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堂气氛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是比较客观的。因此要想人为地控制课堂气氛,使体育课上呈现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目标定向理论的观点,考察体育课中的两种动机气氛对初中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和成就的影响。以24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结果发现,动机气氛因素在初中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和能力知觉几个动机变量上均存在主效应,但性别因素主效应和两因素产的交互作用在这几种动机变量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性。采用学习气氛的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动机,促进其任务定向,减少其自我定向,并提高其能力知觉。而采取成绩气氛的教学方式则使学生的动机水平下降,并且增加其自我定向,降低其能力知觉。提出在体育课中应创设一种学习气氛,以便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动机,实现健康体育的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有必要大力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对宁波市部分中学学生的调查研究,指出可以通过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选择教材;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优美正确的示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心理与健康水平,因此,上好体育课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课后一段时间却经常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有局部的,有全身的,更有甚者出现肌肉僵硬现象,影响了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也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也相应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开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青藏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舜德 《体育学刊》2001,8(4):70-72
通过对青海部分高校体育课结构的回顾与分析,在继承传统“三段式”体育课结构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为宗旨,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设计新的体育课结构.教学实践表明,此结构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达标成绩和达标率,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体育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的配有音乐的健身操锻炼能够全面而明显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其健身、健心的特性出发,对音乐应用在体育健身课中对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定向运动教学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施教学后不仅女大学生非常热爱这项运动,而且对女大学生身心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议高校在女大学生中开展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和分析讨论的方法,探讨了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应该成立体质监控与健康促进机构;设立体育与健康理论必修课;改革运动技能学习模式和考核标;住:鼓励成立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并正确引导其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参加定向运动选项课的大学生和未参加这一项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解决问题等项因子上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及其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网络依赖等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和分析比较 ,研究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得出体育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 ,尤其是在学生的自尊自信、情绪稳定、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适当增加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次数 ,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娟 《体育科技》2004,25(2):45-47
通过分析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 ,对心理健康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还可利用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家仿  田聚群 《精武》2012,(22):24-24,26
有效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并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学会的一项技能,从分析校园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说明体育活动和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在高校体育中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