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一时间,在线学习成为刚需,并借势加速发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问题也日益凸显——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学习支持服务、在线教学质量等,成为广大学习者关注的焦点.加之在线教育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蔚 《教学与管理》2012,(15):36-37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对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认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以往有关教育史或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育思想家对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研究、教育目的等问题的认识,而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论述还不够。究其原因,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和“现实的人”的发展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战略基础、战略目标和当然表征,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特征和基本实现方式,它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又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重要前提。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铸塑高品质生活、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从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从综合国力的衡量尺度分析,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综合国力的发展途径分析,强化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增长点。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 ,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 ,也包含社会的 ;既包含物质的 ,也包含精神的 ;既包含实力 ,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 ,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一般的现代化到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提升和优化,孕育着一系列的创新、融合和发明。现代化在中国首先是在外部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影响下被迫奋起的现代化,是一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只有把普遍、一般诉求与中国独特的条件、路径、模式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范式”后,中国式现代化才逐渐摆脱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发展主义与发展决定论,告别西方启蒙话语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形象,在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回归中华文明发展大道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三者融合创新中型塑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更多的“流转”“往来”开拓一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格局和逻辑,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取代了掠夺宰制、你死我活式的零和思维模式,呈现新文明的崭新世界格局和视野。防止资本逻辑的盲目扩张、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外推、保证发展成果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和精英,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来保障。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新理念、思路、政策才能更好地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代化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一个与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运动相伴的教育命题,它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和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等学术界讨论的前沿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现代化理论家比较接近的看法是: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是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现代化并非是在个别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性发展趋势;现代化并非是某一社会领域发生的变迁,而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整体变迁;现代化并非是发生在当代或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而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0.
从校园稳定视域审视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校园稳定工作的良性开展,通过建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示范机制、完善学习制度与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增强学习型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为推动校园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把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分析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短板,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指示,梳理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途径,以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举措,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出场使我们跳出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具备了可比拟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表达范式,实现了从话语依赖走向话语自主。通过深入分析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出场“需要—生产”的动力机制及其深层结构要素和生成结构要素,可以有效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表达和把控功能。即一方面证成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全新选择”;另一方面发挥指向规范和误区规避的把控功能,规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与传播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即要厘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避免陷入“否认个性”或“遮蔽共性”的言说误区;突出“对话性”与“共建性”,避免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误区;灵活“换道”,避免陷入“世界=西方”的对外传播误区。  相似文献   

13.
戴君 《西藏教育》2023,(8):20-23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把握和解构,如何将课标理念落实于统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已然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面对践行统编版教材的重要抓手,语文要素的落实就需要从原始的传统认知中走出来,找准与学习任务群的融合点,达成课程育人的理念,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提出要从“揭示目标”到“关联经验”:让学习任务群融通链接;从“煞有介事”到“无痕而为”:让学习任务群顺势推进;从“硬赶上架”到“蓄积认知”:让学习任务群循序渐进;从“提炼展示”到“梳理回顾”:让学习任务群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4.
教材结构的功能与教师的教材观密切相联系,教师从反思性教学,思考教材与教学背景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英语客观存在这一事实在词汇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文章归纳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指出中国英语词汇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并特别指出应大胆使用音译和直译两种途径让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过程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迁过程。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现代化有四个重要因素,即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府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不但应该看到这四个要素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应该对这四个要素的任务和方向进行具体的研究和确定。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的现代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这直接关涉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性质、方向、水平和实现程度。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阐明人的现代化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时代要求,剖析当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形成因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晚清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选择.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的前两次浪潮,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因此只能选择走综合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的不可逆性,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文化现代化系统的开放性、无数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处理好文化现代化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实践路径.然而教育现代化在追求学生健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主体性对客体性的奴役,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颠覆,生物性对文化性的僭越.于是造成学生身心发展危机以及病态人格的生成.鉴于此,教育现代化应立足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消解主体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