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工程”——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在一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单必要性与可能性之前提下,从设定教育目标、挖掘教育资源、营造教育氛围及增强教师心理保健意识几方面探讨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基本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列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落实,也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特征所做出的决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成为一个爱国爱家的合格公民,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并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组织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为全球所关注,环境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历史学科中环保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却被人们所忽视,浪费了大量的环保教育资源,所以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当务之急。基于此,以历史和现实为结合点,具体从“依托教材渗透,结合国情渗透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课外活动、增强环保意识”三个方面阐述向学生渗透和培养环保意识,达到“感叹历史,痛思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四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切入点,对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拓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视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效等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难曲折和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演进和开拓创新。具体实践方面,要构建一体化“四史”学科框架体系、创新一体化“四史”教育教学方法、搭建一体化“四史”教育交流平台、整合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四史”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建立国家投入的农村教育发展机制,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村教育在教育内容的编排上,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以及教育开展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就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因此,要有效地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的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1.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挖掘和利用各种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黄志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已经指明:“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正是依据毛泽东这个重要论断和现...  相似文献   

8.
历史概念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概念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之“网结”,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之“基石”。因而“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地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本‘”。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能力的四类十条要求中,第一条即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再认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大会上提出,“推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求我们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习化社会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梁影 《中学文科》2009,(12):49-50
德育教育是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性课程,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径,而教材是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成为各学科实施德育的前提和关键。数学教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一、结合历史和故事,挖掘德育因素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数学王国”之称,其数学史上的最早发明创造被列入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中的就有不少于10处。我国的“九九口诀”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发明,流传至今,读起来琅琅上口,简练易记…  相似文献   

12.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一要从史入手,认识家乡,挖掘“家乡”史志、人文和博物、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教育资源;二是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重点抓好“知事、明理、动情、导行”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建立国家投入的农村教育发展机制,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村教育在教育内容的编排上,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以及教育开展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得到增强,应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四史”教育真正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绝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动态发展的。新时代以“四史”教育为内容,深入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更好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续写新时代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教育网站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分析出发,从“应然”的角度概括提出教育网站建设应该遵循的指标体系,而从“实然”层面上,收集和分析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网络教育资源选择和使用,并以实证研究抽象形成教育网站评价指标框架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采集了43位中学教师相互推荐教学资源的讨论帖,循环采 用词频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质性数据中挖掘一线教师对教育网站的“实然”需求,目的是为教育资源网站和教师社区建设等具体工作提供实证研究支持.结果发现,网站学科内容、界面导航性能,以及是否支持教师共同体的专业发展等3项指标,是一线教师在选择教育资源时首先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到中学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门学科来进行,而历史学科比之其它学科,又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课不仅生动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容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历史课具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唯物史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这些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于德育资源的种种浪费、低效运作乃至无效开掘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譬如: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把德育资源当作静态的图本、说教的工具,忽视了动态生成,忽视了实践体验;德育资源利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忽视了身边的德育资源的挖掘,没有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蕴……这些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探究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才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于德育资源的种种浪费、低效运作乃至无效开掘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譬如:立足于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把德育资源当作静态的图本、说教的工具,忽视了动态生成,忽视了实践体验;德育资源利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忽视了身边的德育资源的挖掘,没有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蕴……这些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探究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才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洪国昌 《天津教育》2022,(12):107-109
<正>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育实践,首先对当前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误区进行了剖析,接着又对高中历史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突出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则从“挖掘历史人物”“立足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过程”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渗透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旨在引领学生感悟中外历史,接受历史知识启迪,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且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以便更好地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历史学学科,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两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历史学教师在新时代,要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笔者主要论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利用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