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人部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很重视文学的,他十分重视民间文学,学习继承《诗经》、汉代乐府民歌等,正因为如此,他才取得了创作上的巨大成绩。本文拟从曹植的作品中所体现出对民间文学的学习继承,从而说明曹植对文学之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广阔的文学史时空中论述“建安之杰”曹植的乐府诗。在乐府诗歌发展史上,“三曹”有突出的地位,而曹植更以其成就卓著、个性鲜明的乐府创作雄立其间。从汉代乐府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建安时期是变异的关捩。曹植乐府诗代表了乐府变异的趋势。曹植继承并融合了汉乐府民歌与文人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有强烈的抒情性,使抒情主体得以多侧面的展现。曹植乐府诗“词采华茂”,代表了中古诗歌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3.
汉代乐府民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成就突出。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坛上像一群明珠璀璨夺目。但初中学生对汉代乐府民歌了解较少,让初中学生了解一点汉代乐府民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汉代乐府民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成就突出。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坛上像一群明珠璀璨夺目。但初中学生对汉代乐府民歌了解较少,让初中学生了解一点汉代乐府民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民歌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源流,而其中的“乐府民歌”更是在这中间始终闪耀着璀灿的光辉。从汉乐府民歌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新乐府民歌,以至于到现代形成的李季为代表的“新时代乐府民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曹植的乐府诗,继承并融合了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充分展露了诗人感宕慷慨、悲愤抑郁的情怀,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主体情志。在曹植手里,乐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曹植是我国建安年间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从两汉辞赋民歌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极大地丰富了诗赋的内容和形式,影响深远。以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为研究稿本,以黄节先生的《曹子建诗注》为参考资料,以曹植的赠答诗《离友》为入手点,试剖析曹植赠答诗的部分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彭莹 《现代语文》2009,(9):27-30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次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南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但在艺术风格上南、北朝民歌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璀璨的明珠。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作文时可以借助诗歌成就佳作。  相似文献   

1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语言清新明丽,结构整一,修辞巧妙精当,是南北朝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作品,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南朝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13.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5.
曹操既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富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作上。在乐府诗的发展上,他不守旧制,使用旧体诗填配时事,用五言填配旧四言、杂言曲牌。其创新影响建安诗坛,形成上承汉风,下启魏音的诗风。诗作语言简洁明快、率直,并采用了借句和用典的表现手法。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表现出乐府民歌歌调形式与诗人军旅政治生活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7.
赵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5,33(1):111-115
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对文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等诸多方面.无论是主题表达.还是形象塑造,或者具体到词语的选择与应用,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都显示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差异,使南北朝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19.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曾封陈王。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以诗为主,散文也颇为出色。曹植诗以五言为主,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最高成就。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评价为:“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益今古,卓尔不群。”极尽溢美之词。在建安和曹魏前期诗人中,钟嵘对曹植的评价可谓高矣。  相似文献   

20.
姚静 《作文》2023,(4):27-28
<正>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大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丁晏评价:“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这足以见得学者对于曹植诗歌评价之高。本文主要从五言诗、诗风、风骨等方面对曹植诗歌进行鉴赏。一、五言诗五言诗是曹植最为擅长的诗歌领域,可以说曹植成就了五言诗,五言诗也成就了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