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后勤法人实体组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国百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组建高校后勤法人实体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受国家政策、产权关系、后勤负担、职工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组建后勤法人实体的进展较为缓慢。高校应该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 ,因地制宜 ,加快后勤法人实体的组建进程 ,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全国各地高校80%左右都组建了以后勤集团或后勤服务总公司为名称的后勤服务实体,虽然真正已经规范剥离的实体并不多,成为完全独立法人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但总体趋势是高校后勤集团朝着社会化企业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后勤法人实体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5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高校组建了高校后勤法人实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通过准入、联营、连锁等形式激活了校内市场,后勤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本文就全面加强高校后勤法人实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以求推动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由拨款改为收费"引发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后勤部门从原高校母体成建制的规范剥离出去,使后勤部门成为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并实行企业化运作。由传统高校后勤财政经费拨款转化为后勤服务收费制。以辽东学院(南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例,后勤部门从2000年7月开始经过3年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其母体辽东学  相似文献   

5.
从会计学角度看,高校后勤实体拥有法人财产权,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家和高校应加大对后勤实体的资本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后勤实体的生存和发展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及其意义纵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将整个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目前相当多的高校经过20年的探索,仅仅实现了第一阶段后勤与学校行政体系分离、转型的任务,将过去单纯的行政组织转变为新型的经济组织;组建新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只是标志着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自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市及高校陆续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了后勤实体,将后勤服务机构从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并不是把高校后勤推向社会;搞后勤剥离,也不是取消高校后勤.高校后勤服务必须以学校后勤实体为主体,以社会企业服务为补充;学校后勤不能绝对剥离;注册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可以作为学校的二级法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高校都按照“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的运行模式,组建了代表学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如后勤管理处、后勤管理办公室),把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几个或多个经济实体(如中心、集团)。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服务实体就很难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本文拟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小机关如何管理实体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召开的“南京会议”,对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强调指出后勤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后勤改革的目标定为:创造条件,逐步将后勤实体注册为能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法人企业,使其真正具有法人地位……下一步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政府和学校应逐步淡出资源配置的舞台,使高校后勤实体按市场经济的法则和本质来建立和运行。政府和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角度,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实体经济效率,指出财产所有权主体单一、法人财产主体缺位、制度替换滞后、实体企业文化缺失是造成资源配置损失和经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从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角度,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实体经济效率,指出财产所有权主体单一,法人财产主体缺位、制度替换滞后、实体企业化缺失是造成资源配置损失和经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推动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在省属高校后勤独立法人实体组建和生存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就国家政策与实体生存发展、姓“教”与姓“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老人”与“新人”、劳动服务与收费价格、校内市场开放与封闭、后勤法人实体与学校、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等八大关系提出理性思考,为解决各种矛盾和处理各种关系提出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岚清同志在全国第三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的高度,进一步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当前各地在实现高校原后勤系统与学校规范剥离基础上新组建的一批后勤实体,是我们建设新型高校后  相似文献   

15.
正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和特点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上呈现双向发展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程度和方式上,调研中呈现出两个方向发展模式的特点。第一个是后勤的服务实体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商贸总公司以及旗下的分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的烛光超市,武汉理工大学有2个参股和控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已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各后勤实体,也开始组建起跨校、跨区域的后勤服务集团,逐步实施了新的运作,步入企业化的经营轨道。高校后勤实体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观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7.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1999年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剥离组建阶段、完善规范阶段和教育反思阶段。 剥离组建阶段从1980年到1999年,此阶段大部分是试点工作,以理顺后勤关系,实施承租分包,摆脱财政困难,主抓教学科研为主线的后勤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理顺后勤服务集团与学校及各个方面的关系,建立模拟法人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是其改革的模式选择。本文从建立模拟法人实体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其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经历20多年高校后勤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导方向。90年代以来,高校积极进行后勤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突破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的小而全、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管理体制,普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探索“小机关、大实体、多实体”等后勤社会化模式,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校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如上海,政府组建高校后勤集团,形成规模效益,迅速幅射全市高校。这些有效探索,增强了人们对后勤社会化发展的信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总体上,高校后勤社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观念仍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是我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的第一阶段目标,也是改革的关键环节。为贯彻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转发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完成《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推进后勤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现提出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指导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