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但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仅占10%左右,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走出“样品、论文、展品、奖品,职称评聘”的怪圈。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许多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缺乏二次开发和中试所需资金。实现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是经过多年探索,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或已在校办产业中经过中试和生产的产品。对企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研究》2005,(2):15-15
教育部安排的由清华、复旦等国内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谈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李德逊刘卫东潘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本身作为知识形态的产品,不能自然地向生产力转化,只有与其他生产力构成要素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转化方式,才能最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取得3万多项...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发展高校的科技产业则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办科技产业长期落后的高校,就不可能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 目前,全国高校每年的科研课题是7.5万项左右,获得鉴定的科研成果达8千项。但是科研成果的最终作用,在于应用于生产过程,即渗透到实物生产的诸要素中去,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而目前高校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化的却不到10%,在工业高度发展,高校集中的上海市,1990年高校科研成果的转让在卖方技术市场中的比例也只占了10.62%。如何把大量的高校科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科技成果要成功地转化为产品进而形成产业,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各方的协调合作。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大约取得3万项科技成果,但只有20%左右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只有5%的成果形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对滞后,说明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一、面向市场,转变观念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都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对于…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技术及其产业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效益长期低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之一在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校是新科学、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全国高校每年鉴定的科研成果不下七千项,可应用的成果占70%,其中推广应用到工业生产并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只占可推广成果的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是搞好成果转化。因此,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实现产业化,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市场前景好,又适合高校开发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普遍认为,当今科学技术的竞争,与其说是科技水平的竞争,不如说是科技转化能力的竞争。的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年取得的技术成果在数量上并不低,仅专利技术每年就有1万多项,每年被评为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2万多项。然而在成果转化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10/左右;在上万项科研成果中,真正能够转化、产生出规模效益的只占15%。而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较为集中的高校,这一问题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更为严重。以同济大学为例,1995年科技经费(包括科研、四技服务以及校办科技企业的四技服务)已达1.15亿元…  相似文献   

8.
试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全程结合的高层次、网络化的技术活动。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不仅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还必须通过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 ,促进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长期以来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校的科研成果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转化途径。大学有待转化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业对科技成果需求间的脱节一直是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顽疾。成果多、转化少 ,且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据统计 :八五期间 ,我国科技攻关取得的科技成果 ,仅 1 0 %转化成产品进…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的科研课题约有75000,获得鉴定的约有8000项,其中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商品化或工业化生产的平均不到10%,这就产生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潜在的科技需求很大,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科技含量”不足30%(发达国家科技因素占劳动要素的科技含量高达70—80%);另一方面,高校等单位的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却很低,大量的科研成果或束之高阁,或流落国外,为他人所用,造成极大的浪费。那么,导致高校科研成果实施转化率如此之低的制约因素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笔者就高校自身工作提出的粗陋之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每年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问世,由于成果缺乏社会适应性、转化机制不健全、政府作用缺位等原因,使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应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市场,建立风险基金,完善转化机制,发展构办产业,加强舆论宣传等途径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造就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大学的使命,是探究人类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学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曾是困扰我国高校的一个问题。科林·卢卡斯先生认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政府、大学和工商界三方的参与。政府投入是关键,大学自身在技术转化领域必须主动和积极,帮助科研人员从实际出发参与技术转化,同时,通过工业合作、资询等方式与工商界进行合作。教学、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科林·卢卡斯看来,大学参与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应该的,但大学的存在不仅仅…  相似文献   

12.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然而看了如下报道就不得不对这一名言产生质疑。据悉,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每年平均有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规模产业的不到10%。知识只开花不结果,造成了知识的贬值、生产水平的低效运作、生产力的低速发展和知识分子的清苦。而同期的美国,知识转化为产品的比例则极高,其中2/3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知识和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因而科学家和教授既不“清闲”,也不“清贫”,社会生产力发展迅猛。由此可见,知识可以产生力量,可以创造力量,但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坚持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宗旨,与企业联手,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该校年度结算报告,从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哥大共申请了141项技术发明,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总额约为9600方美元,在全美高校中列榜具。另据统计,自1990还以来,哥大技术转让收入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美国约有4000多所高校,其中120多所属研究型文学。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全天,哥大技术转让何以能在全美高校中独占鳌头,自有真成因。一、建立“创新企业”,加强学校科研与企业…  相似文献   

14.
浅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意义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生产力,或称“教育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推广应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教育科研目的在于把对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地运用于更大范围,以取得更大的效益。任何一项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都具有不同的潜在的使用价值,但只有该项成果被广大教师了解和接受,运用于教育实践,才能使成果物化,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成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高校的技术中介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如何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这是摆在政府、高校、企业界面前的一个急需解...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支撑条件,高校本身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日益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八五”前四年,全国高校的“四技”合同实到金额是“七五”期间的3.42倍,原机械工业部部属高校“...  相似文献   

17.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成为生产力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难点,成为制约高校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究其原因是这方面的工作牵涉到的环节和受到的制约太多。针对普遍影响成果转化的几个主要社会原因,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建立管理及转化工作的新机制,提供转化的孵化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加还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尚存在诸如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大量科研成果被闲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等问题。全国1981—1990年的十年间,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6454项,被应用的占60-70%,大面积应用的仅占15%,有些地区仅达10%。因而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整整100所高校,其中31所本科(包括2所民办学院),包括3所“211”“985”的双料名校;10000多名博士硕士生导师,其中包括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2000多人,院士20人;每年出科研成果近万项,其中连续三年每年有一个拿到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近三年每年增加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基础科学、应用和开发研究任务,并产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在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障高校科研成果在市场机制下转化的顺利运行,需要对与其紧密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界定。其中,科技人员创业、产学研合作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被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更有甚者被认为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