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朱睿 《学周刊C版》2024,(2):119-121
文明社会呼唤高尚的道德品质,高中生作为中国梦的实现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在德育渗透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深挖学科中的德育潜在功能,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德育改革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学校德育效果与社会文明要求仍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作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来说也是如此。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过教育。语文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教育方式应当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德育,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教育中并没有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导致德育被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面对这个状况,应当进一步重视推广德育教学,让德育教学深入课堂。而如今的语文阅读课堂就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中要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其他各方面也不会有多大发展。一、教师必须明确德育在教学工作中占首要地位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其他各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智力与德育发展的关系来看,有的人会以为智力来自于先天条件,其实并不尽然,一个人智力的好坏有先天因素,但更在于后天开发。古代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虚心好学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也就不可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能说牛顿天生就是物理学家、爱迪…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努力,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仍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往往具备双重人格特点。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在建立新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实现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分层构建新教育理念下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都普遍关注德育的内客、方法、措施是否优良、得当、到住.而对道德健康发展的条件,德育生态环境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而使德育工作常常是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变革一些陈旧落后的德育观,创设新的德育现:培育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系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精神风貌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判。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网络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简单地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社会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抛弃既有的社会道德去构筑网络社会道德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近些年来,德育效能低下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反思德育效能低下的成因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也为提高德育效能开了不少‘处方”,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片面地强调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独立性、积极性、主体性,缺乏对德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研究。本文认为,确立自我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重心位置,加强对自我教育模式的探索,是在新形势下改善德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因为“…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德育是无形的,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机制能够将德育呈现出来,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1.
在新修订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中,"学会感恩"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反映社会对德育的关心,体现了时代新意.鉴于目前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家庭教育的缺位,有针对性地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就显得十分及时而必要.它不仅填补了德育内容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恩、感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样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合格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有才华,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德为先,和谐成长。”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育人先育德,如果学生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再好,也不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刚进入学校还处于一个懵懂无知的状态, 还没有对德育与安全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 来、祖国的希望’学校、社会、家长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 育和安全教育,让他们形成初步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养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学会依 法维护自身权益,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 成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的应急心态。在这一过程中,小学 班主任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小学生普及德育知识 和安全知识,增加小学生的相关技能。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转型说"、"独立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公民教育应该从传统德育中脱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德育成为"纯粹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使得公民教育与德育在形态上彼此独立,在价值功能上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困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这种定义揭示了受教育者(幼儿)和幼儿德育的内容(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另一种认为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德传承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变的主题。而核心德育目标,作为道德精髓的凝结点,是对从古至今道德品质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道德品质的总结与升华。核心德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自身、他人、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所以其内容体系可依据此线索来进行划分建构,这将有助于我国道德教育在"质"与"量"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均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幼儿时期是培养、熏陶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人在幼儿时期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人一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方向。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把握幼儿教育这个最重要的时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适时的、适度的道德品质熏陶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智障儿童在生理上有缺陷,但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可是在生活中往往受到正常人的歧视,心理上的不健康在所难免。为了使智障儿童走向社会后能够独立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从德育的角度入手,指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三个策略:一是用"尊重"的态度,二是活以"动为"载体,三是以"课堂"为抓手。  相似文献   

19.
陈鸿 《吉林教育》2008,(5):25-26
"先学做人后学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历来十分重视培养年轻一代的良好道德品质,但近些年来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20.
李照清 《教书育人》2006,(10):94-96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每一个学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有人误认为美国大学也是绝对自由、没有德育的。的确,美国大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明确概念。但实际上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大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